密码学与网络流量异常检测技术解析
1. 基于单向集合对的身份识别与签名方案
1.1 单向集合对假设与身份识别方案
存在单向集合对是整个方案的基础假设。设((F_0, F_1))是((Θ, Ω))的封闭单向集合对,(α ←Θ)作为公共参数。随机选取(f ←F_0),(β := f(α))成为代表证明者身份的公钥,而(f)则是对应的私钥。
证明者(P)和验证者(V)进行身份识别的协议流程如下:
1. (P)随机选取(g ←F_1),并将(γ := g(β))发送给(V)。
2. (V)向(P)发送(c ←{0, 1})。
3. 若(c_i = 0),(P)令(τ := g);若(c_i = 1),(P)令(τ := g ◦f),然后将(τ)发送给(V)。
4. 若(c_i = 0),(V)检查(τ ∈F_1)且(τ(β) = γ);若(c_i = 1),(V)检查(τ ∈F_2)且(τ(α) = γ)。若检查不通过,(V)终止协议。
5. (P)和(V)重复上述协议(t)次。
1.2 方案安全性分析
- 冒充攻击成功率 :若挑战(c = 1/0)的概率为(1/2),攻击者成功冒充的概率为(2^{-t})。攻击者在不知道私钥(S)的情况下,需提前确定(g),面对(c)的挑战,有两种策略。但由于(F_1)和(F_1 ◦F_0)都是单向集合,攻击者难以找到合适的函数来应对挑战,所以每次尝试成功的概率为(1/2),经过(t)轮后,成功冒充的概率就降为(2^{-t})。
- 零知识证明特性 :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2万+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