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enVX 编程实战与优化
1 构建 OpenVX 程序基础
1.1 输入图像处理与 Copy 节点应用
在实现某些功能时,若要将同一输入图像提供给两个节点,直接对两个图像进行参数化会很不方便。因此,引入了 Copy 节点。该节点的输出可同时供给 vxWarpAffineNode() 和 vxOrNode() ,这样只需创建一个与 Copy 节点输入相关的图参数:
vxAddParameterToGraph(graph, vxGetParameterByIndex(vxCopyNode(graph,
(vx_reference)input, (vx_reference)imagesU8[0]), 0));
需要注意的是,图参数是按顺序添加的。由于这个参数是第一个添加的,其索引值为 0,后续添加的输出参数索引值将依次为 1 和 2。图的创建者应正确记录这些参数信息,以便使用者了解每个参数的用途。
1.2 连接参数与运行图
以 example4/example4.c 中的 main() 函数为例,通过调用 makeTestGraph() 函数创建图,并生成两个不同大小的矩形图像,用于演示使用不同输入参数调用图的过程。运行图并显示结果的操作由 showResults() 函数完成,该函数接受 vx_graph 和 vx_imag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1397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