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服务架构与开放银行:数字化时代的变革与挑战
1. 智能服务架构的演变
在数字化转型的浪潮下,众多公司正积极调整战略、商业模式、产品、服务以及业务流程和信息系统,借助智能系统和服务提升数字化水平。当前,一个关键问题浮现:如何通过认知共创机制扩展数字服务和架构,以重新调整智能服务的使用价值?
传统上,数字服务、产品及其架构的扩展依赖于复杂的手动设计,需要专业且稀缺的专家。而现在,我们探索通过认知共创机制扩展特定数字工件(如智能服务架构)的新思路,为人类与智能系统的快速进化和更好集成开辟道路。
1.1 智能服务设计
我们正处于智能数字系统发展与应用的转折点。人工智能(AI)为数字系统带来了广阔前景,有望通过数字技术改善工作和社会的诸多领域。数字化基于人工智能的新方法和技术,是数字服务、产品及相关系统的复杂集成。
数字技术是数字化的主要战略驱动力,改变了商业运营方式,可能颠覆现有业务。最初的SMACIT(Social, Mobile, Analytics, Cloud, Internet of Things)定义了数字技术的战略核心,如今还需纳入人工智能与认知、生物识别、机器人技术、区块链、3D打印和边缘计算等关键技术。
数字化不仅仅是通过互联网进行通信,更重要的是将流程转变为有吸引力、高度自动化的数字业务流程,这通常会对业务产生颠覆性影响。同时,数字业务还需谨慎遵循人类、道德和社会原则。
数字化转型比数字化更广泛,通常始于数字战略。设计智能数字服务时,首先要建模数字战略,它为数字业务模型设定方向和价值框架。通过业务模型画布和价值主张画布构建基本的价值型数字业务模型后,将其映射到数字运营模型,该模型为服务的可扩展性和集成奠定基础。业务模型画布的价值视角可与ArchiMate支持的企业架构价值模型相匹配,最后依据语义相关的复合模式对数字服务和产品组合进行建模,为数字服务和相关产品的系统定义搭建框架。
价值与重要性、可取性和实用性等基本类别相关,对于设计合适的数字服务及其相关数字产品,以及使数字业务模型与基于价值的企业架构保持一致至关重要。如今,数字业务领域更注重客户体验和满意度等基于价值的概念。
以下是智能服务设计的流程:
1. 建模数字战略
2. 构建业务模型画布和价值主张画布
3. 映射到数字运营模型
4. 匹配企业架构价值模型
5. 依据复合模式建模数字服务和产品组合
1.2 认知服务共创
人工智能为智能数字系统和服务提供了强大的自动化能力,常与分析、无处不在的数据、物联网、云计算和无限连接等数字技术结合使用。其基本能力包括通过因果推理结构(如规则和本体)自动生成解决方案,以及基于机器学习、深度学习和神经网络从数据分析中自动推导解决方案。
认知共创平台旨在支持各类利益相关者、参与者和角色,涵盖服务用户、共创者、客户、员工、供应商、竞争对手、战略家、业务架构师和数字企业架构师等。该平台的核心概念是确定和调整服务在进化场景中的使用价值,它扩展了数字战略、数字运营模型、智能服务组合模型、数字企业架构以及智能数字服务和产品等关键数字工件类别,同时考虑智能工件的集成架构生命周期管理的进化动态。
认知共创平台为用户(如客户)和受监控的智能系统与服务的共创反馈提供智能分析框架,集成了多种功能以提供特定于利益相关者的个性化视图。这些功能包括以人类为中心的智能支持、个性化和用户模型、用户角色、用户知识表示、经验跟踪、用户改进建议、批评和解决方案、问题报告、聊天机器人对话、透明度和合理性机制、用户学习支持、服务重新参数化、用户交互监测和分析,以及服务交易评估和产品生命周期分析。
然而,人工智能常被视为非人性化的,智能系统似乎能完全自动运行,独立于人类干预。但实际上,人类工作是现代AI系统的基础,包括优化知识表示、开发算法、收集和标记数据,以及决定建模内容和结果解释方式。从以人为本的角度研究人工智能,需要深入理解人类伦理、正义和人类价值观,以及开发和与智能系统交互的实践和偏好。随着人工智能的成功,也带来了数据安全、系统公平性和透明度,以及对人类的有意和无意影响等新问题。
以下是认知服务共创平台支持的用户角色列表:
| 用户角色 | 描述 |
| ---- | ---- |
| 服务用户 | 使用智能服务的个体 |
| 共创者 | 参与服务共创过程的人员 |
| 客户 | 接受服务的主体 |
| 员工 | 企业内部参与相关业务的人员 |
| 供应商 | 提供相关资源或服务的一方 |
| 竞争对手 | 同行业的竞争企业 |
| 战略家 | 制定企业战略的人员 |
| 业务架构师 | 设计业务架构的专业人员 |
| 数字企业架构师 | 负责数字企业架构的规划和设计 |
1.3 数字企业架构
企业架构管理(EAM)依据多种标准,使用众多不同的视图和视角来管理当前的IT。对于数字企业而言,有效的架构管理方法应支持产品和服务的智能数字化,具备整体性和易适应性。
成功的数字架构应采用服务平台,支持参与者之间的网络连接,并托管一组松散耦合的服务,作为快速发展的数字生态系统的一部分。数字企业架构参考立方体(DEA)扩展了整体架构参考和分类模型,支持自下而上集成动态组合的微粒度架构服务及其模型。
在当前研究中,我们对一家保险公司的控制合规驾驶舱进行扩展,集成智能数据分析以应对网络风险,涵盖网络安全和架构相关风险。该驾驶舱的世界地图视图作为用户交互的入口,可视化底部的图例反映了特定评估技术的评分系统,从“非常好”(深绿色)到“非常差”(红色),还有“不可用”(深灰色)和“不清晰”(浅灰色)两种额外颜色。右侧的滑块直接影响评估技术为业务专家设置的阈值,用于“假设分析”。
服务平台是连接和集成共享共同制度逻辑的资源和参与者的模块化结构,根据服务主导逻辑促进价值共创。平台的价值取决于平台和服务的用户数量。
以下是数字企业架构的特点和作用:
1. 支持产品和服务的智能数字化
2. 具备整体性和易适应性
3. 采用服务平台促进价值共创
4. 扩展架构参考和分类模型
5. 集成智能数据分析应对风险
mermaid格式流程图展示数字企业架构的流程:
graph LR
A[确定数字企业架构目标] --> B[选择服务平台]
B --> C[集成资源和参与者]
C --> D[扩展架构参考模型]
D --> E[集成智能数据分析]
E --> F[应对网络和架构风险]
2. 开放银行与PSD 2
2.1 开放银行概述
欧洲联盟的修订版支付服务指令(PSD 2)于2018年1月13日生效,这是欧盟推动金融服务内部市场进一步整合、完善数字单一市场(DSM)的重要举措。PSD 2包含两项关键政策:
- 强客户认证(SCA):要求支付服务提供商对电子支付应用严格的安全要求,基于双因素(或多因素)认证方法,以防止欺诈并确保支付安全。
- “开放银行”:要求银行在获得客户同意的情况下,向第三方支付服务提供商提供客户支付账户数据,以便他们基于这些数据提供新的差异化服务。
本文重点关注“开放银行”,它是数据驱动型商业模式发展和金融服务数字化进程中凸显公共政策问题的典型案例。
以下是PSD 2两项关键政策的对比表格:
| 政策 | 具体内容 | 目的 |
| ---- | ---- | ---- |
| 强客户认证(SCA) | 应用双因素(或多因素)认证方法保障电子支付安全 | 防止欺诈,确保支付安全 |
| 开放银行 | 银行在客户同意下向第三方提供支付账户数据 | 刺激竞争,促进创新,为客户提供更多选择 |
2.2 开放银行对银行业的变革
PSD 2的初衷是在欧洲法院判定多家领先银行和信用卡公司存在反竞争行为后,重振卡支付和移动支付市场的竞争。欧盟委员会在相关分析中指出,现有市场存在诸多限制因素,如高进入壁垒、标准化和互操作性不足导致的市场碎片化、可扩展性降低和创新受限,以及用户面临的高成本和有限选择。
2015年5月启动的数字单一市场(DSM)为PSD 2增加了第二个目标,即通过促进互操作性和标准化提升欧盟数字服务提供商的竞争力。根据欧盟委员会的说法,PSD 2下的“开放银行”倡议旨在为消费者和企业现代化欧盟支付服务,推动创新的在线和移动支付发展,为零售支付提供更多更好的选择,为新服务提供商(如金融科技公司)创造公平竞争环境,并促进欧洲支付市场的更高效整合。
PSD 2的监管方法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赋予客户和服务提供商“开放访问”和“数据可移植性”的新权利;另一方面,引入新的第三方支付服务,对支付服务价值链进行拆分(“解绑”),以减少纵向整合的现有企业的主导地位,打破现有市场结构,刺激竞争。这种方法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竞争法中被广泛应用于克服公用事业和电信等网络行业的障碍。
以下是开放银行带来变革的具体表现列表:
1. 促进支付服务市场竞争
2. 推动创新的在线和移动支付发展
3. 为客户提供更多零售支付选择
4. 为新服务提供商创造公平竞争环境
5. 促进欧洲支付市场整合
mermaid格式流程图展示开放银行的变革流程:
graph LR
A[PSD 2实施] --> B[银行开放账户数据]
B --> C[第三方提供新服务]
C --> D[竞争加剧]
D --> E[创新增加]
E --> F[客户选择增多]
F --> G[市场整合优化]
2.3 开放银行的潜在问题
尽管PSD 2被宣传为客户的重大胜利,但其监管方法几乎完全基于竞争法和供应方考虑,而客户和公共利益(如数据保护和隐私)的考虑则被置于次要地位。在当今大型数字平台日益主导的环境中,这可能是一个代价高昂的错误。
过度关注竞争和市场开放可能导致数据保护和隐私措施不足,客户的个人信息面临更大风险。此外,新的第三方支付服务提供商可能缺乏足够的安全保障措施,增加了支付欺诈和数据泄露的可能性。
以下是开放银行可能存在问题的表格:
| 问题 | 描述 | 影响 |
| ---- | ---- | ---- |
| 数据保护不足 | 监管侧重竞争,忽视数据保护和隐私 | 客户个人信息易泄露 |
| 安全保障缺失 | 新服务提供商可能缺乏安全措施 | 增加支付欺诈和数据泄露风险 |
综上所述,智能服务架构的演变和开放银行的发展都是数字化时代的重要趋势,但它们也带来了诸多挑战。在追求数字化转型和创新的同时,我们需要平衡各方利益,确保数据安全和隐私,以及系统的公平性和透明度。未来,我们需要进一步探索如何更好地利用认知共创机制和监管政策,推动智能服务和金融服务的健康发展。
超级会员免费看
20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