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的概念
群是一种集合加上一种运算的代数结构,若记集合为,运算为
,则群记为
。群满足以下性质(封结幺逆):
1、封闭性
2、结合律
3、幺元
4、逆
李群与李代数
定义
李群是指具有连续光滑性质的群,整数群是离散的群,不是李群。前面说的特殊正交群和特殊欧氏群
都属于李群(一个刚体可在空间中连续光滑旋转、平移)。
这两个李群对加法不封闭,但是对乘法封闭(两个旋转矩阵相乘表示做了两次旋转):
每个李群都有与之对应的李代数,李代数描述了李群的局部性质,定义如下:
李代数由一个集合 ,一个数域
和一个二元运算
(这个符号也称为李括号)组成。如果它们满足以下几条性质,称
为一个李代数,记作
1、封闭性
2、双线性
3、自反性
4、雅可比等价
李群与李代数的关系
考虑相机旋转,由于是旋转阵是正交阵,满足下式
上式两边对t求导,整理得
可以看出,是反对称矩阵,运用反对称矩阵的映射符号^,上式改写为
等式两边右乘
可以看到,每对旋转矩阵求一次导数,只需左乘一个
设,将
在
附近进行一阶泰勒展开
,其中
反映了
的导数性质,故称它在
原点附近的正切空间
在附近,可以设
不变(小范围内化曲为直),因此
解方程得
,其中初值条件为
上式表明了旋转矩阵与反对称矩阵
在工作点附近是指数/对数的关系。事实上,
是李群
上的元素,而
则是对应到李代数
上的元素
李代数so(3)
设
则定义如下
两个向量的李括号为
李代数se(3)
设
,其中
表示平移(但不是平移向量t,与之相差一个系数)
则定义如下
李括号为
指数与对数映射
so(3)的指数映射
任何一个矩阵指数映射(设收敛)都可以写成泰勒展开
因此,对于so(3)的任一元素,可定义它的指数映射如下
是一个三维向量,定义其模长和方向分别为
和
,则
。反对称矩阵有以下性质
利用这些性质推导矩阵指数映射
上式实际上也是罗德里格斯公式,因此李代数so(3)实际上就是旋转向量组成的空间,其指数映射就是罗德里格斯公式,通过这个公式可以对应到李群SO(3)中的旋转矩阵,反过来也可以从李群对应到李代数
对于这个式子,利用迹的性质分别求解转角和转轴更为简便。
另外,每个SO(3)的元素都存在与之对应的so(3)元素,但可能存在多个so(3)元素与之对应。例如,对于旋转角θ,θ与θ+360°其意义是一样的(具有周期性)。如果将θ取值范围限制在-180°~+180°,则对应关系是一一对应的。
se(3)的指数映射
se(3)的指数映射形式如下(推导过程与so(3)类似)
其中
J的推导如下
SO(3)与so(3)、SE(3)与se(3)的关系总结如下
李代数求导与扰动模型
BCH 公式与近似形式
两个李代数指数映射乘积的完整形式由BCH公式给出,它展开的前几项为
当或
为小量时,近似表达式如下
该式告诉我们,当对一个旋转矩阵R2左乘一个微小旋转矩阵R1(李代数为)时,可以近似地看作,在原有的李代数
上,加上了一项
。同理,第二个近似描述了右乘一个微小位移的情况。因此李代数在 BCH
近似下,分成了左乘近似和右乘近似两种
左乘雅可比
它的逆
右乘雅可比
对于SO(3)和so(3),考虑某个旋转R,左乘上微小旋转△R,在李群上是△RR,用李代数表示为
反之,在李代数进行和
的加法,可近似为李群上带雅可比的乘法
对于SE(3)和se(3),BCH近似公式如下(是一个6*6矩阵)
李代数求导
利用李代数求导有两种思路:
1、用李代数表示姿态,然后根据李代数加法对李代数求导(李代数的求导模型)
2、对李群左/右乘微小扰动,对该扰动求导(左/右扰动模型)
李代数的求导模型
在SO(3)上,考虑一个空间点p进行旋转R,得到Rp,计算旋转之后点的坐标相对于旋转的导数
由于 SO(3) 没有加法,所以该导数无法按照导数的定义进行计算。设R对应的李代数为,转而计算(旋转之后点的坐标相对于李代数的导数)
过程如下
第一行的等号是导数定义,第二行的等号运用了BCH公式,第三行约等号进行泰勒展开,第五行等号利用外积的性质
扰动模型
在SO(3)上,考虑一个空间点p进行旋转R,并左乘微小扰动△R,设△R对应李代数为,则
,该式比起李代数的求导模型,省去一个雅可比
的计算
在SE(3)上,考虑一个空间点p进行变换T,并左乘微小扰动△T,设,其中
,则SE(3)的扰动模型
,其中
符号将齐次坐标的空间点变换成一个 4×6的矩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