迭代器模式,也叫游标模式。它用来遍历集合对象。这里说的“集合对象”,也可以称为“容器”“聚合对象”,实际上就是包含一组对象的对象,比如,数组、链表、树、图、跳表。
一个完整的迭代器模式,一般会涉及容器和容器迭代器两部分内容。为了达到基于接口而非实现编程的目的,容器又包含容器接口、容器实现类,迭代器又包含迭代器接口、迭代器实现类。容器中需要定义 iterator() 方法,用来创建迭代器。迭代器接口中需要定义 hasNext()、currentItem()、next() 三个最基本的方法。容器对象通过依赖注入传递到迭代器类中。
遍历集合一般有三种方式:for 循环、foreach 循环、迭代器遍历。后两种本质上属于一种,都可以看作迭代器遍历。相对于 for 循环遍历,利用迭代器来遍历有下面三个优势:
迭代器模式封装集合内部的复杂数据结构,开发者不需要了解如何遍历,直接使用容器提供的迭代器即可;
迭代器模式将集合对象的遍历操作从集合类中拆分出来,放到迭代器类中,让两者的职责更加单一;
迭代器模式让添加新的遍历算法更加容易,更符合开闭原则。除此之外,因为迭代器都实现自相同的接口,在开发中,基于接口而非实现编程,替换迭代器也变得更加容易。
在通过迭代器来遍历集合元素的同时,增加或者删除集合中的元素,有可能会导致某个元素被重复遍历或遍历不到。不过,并不是所有情况下都会遍历出错,有的时候也可以正常遍历,所以,这种行为称为结果不可预期行为或者未决行为。实际上,“不可预期”比直接出错更加可怕,有的时候运行正确,有的时候运行错误,一些隐藏很深、很难 debug 的 bug 就是这么产生的。
有两种比较干脆利索的解决方案,来避免出现这种不可预期的运行结果。一种是遍历的时候不允许增删元素,另一种是增删元素之后让遍历报错。第一种解决方案比较难实现,因为很难确定迭代器使用结束的时间点。第二种解决方案更加合理。Java 语言就是采用的这种解决方案。增删元素之后,选择 fail-fast 解决方式,让遍历操作直接抛出运行时异常。
像 Java 语言,迭代器类中除了前面提到的几个最基本的方法之外,还定义了一个 remove() 方法,能够在遍历集合的同时,安全地删除集合中的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