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岁“大龄”程序员被 AI 淘汰!曾年薪百万,如今 500 份简历石沉大海,我这一年都经历了什么…

说实话,要不是亲身经历,我真不敢相信自己会沦落到开网约车谋生的地步。

十年前我刚升上架构师,年薪破百万的时候,身边朋友都羡慕我,说我抱上了 “铁饭碗”。谁能想到,现在我每天握着方向盘,听着手机里 “您有新的订单” 提示音,满脑子想的都是下个月房贷怎么还。

干了快 20 年程序员。从 2005 年大学毕业进了一家小互联网公司写代码开始,我一路见证行业从 PC 端杀到移动端,再到现在的 AI 时代。2020 年我当上高级架构师,管着 10 来号人,每天讨论的都是千万级用户系统怎么优化。

那时候我觉得,只要技术够硬,就永远不会被淘汰

直到 2023 年底,公司 HR 把我叫进会议室。“老陈啊,部门业务调整,你的岗位可能要……” 话没说完我就懂了。走出办公室的路上,我整个人都是懵的。上周我还在给团队讲 AI 代码生成工具的利弊,转头自己就成了被工具替代的人。

刚开始我根本没慌。我有 20 年经验,Java、Python 这些语言闭着眼都能写,手上还有好几个千万级项目案例。我心想,投简历还不是一投一个准?结果现实狠狠打了我一巴掌。整整一年,我投出去 500 多份简历,收到面试邀请的不到 10 次。更离谱的是,有些面试连真人都见不着,AI 面试官,问的问题机械得很,根本听不懂我讲的项目经验。

记得有次视频面试,对面那个 AI 面试官问我:“如何看待 AI 与人类程序员的竞争?” 我刚想解释技术应该是辅助人类的,话还没说完,对方直接打断:“您的回答与岗位需求匹配度不足。” 挂了电话我盯着天花板躺了好久,心里又气又憋屈 —— 我投简历时写的 “适应技术变革”,在 AI 眼里就是一句空话。

现在各大公司都在用 AI 编程助手。GitHub Copilot、通义灵码这些玩意儿,写基础代码、做代码审查比人快多了。有个大厂的朋友跟我说,用 AI 辅助开发,人力成本能砍掉 40%。公司算得可精了,与其养着我们这些工资高的老程序员,不如招几个应届生,配上 AI 工具干活。

人家要么想要刚毕业就能上手 AI 开发的,要么就要算法大神,像我这种有经验的 “老炮儿”,卡在中间高不成低不就。(顺便吆喝一声,技术大厂机遇,前后端测试捞人,待遇还可以,感兴趣的当个跳板。)

家里开销又大,实在撑不住了,我咬咬牙注册了网约车司机

开网约车这段时间,我见了太多和我一样的人。有次拉到个前同事,他说现在他们团队用 AI 做游戏开发,以前三个月的活儿,AI 一周就能出原型。还有次深夜接到个程序员小哥,他跟我说现在招聘信息全写着 “熟悉大模型调参优先”,搞得他天天焦虑得睡不着觉。

说实话,我不恨 AI。技术进步是好事,但现在企业的做法太伤人了。国外有些公司已经开始搞 “程序员 + AI 助手” 的模式,效率翻倍,还能发挥人的创意。可国内呢?一看到 AI 能省钱,就直接把人裁了。再加上职场上对中年人的歧视,35 岁好像成了道坎,连投简历的机会都不给。

不过我没打算放弃。现在我一边开网约车,一边在技术论坛写经验帖,给那些和我一样迷茫的程序员出主意。有时候等订单的间隙,我就掏出手机看些新知识。我始终觉得,AI 不会完全取代人类,关键是怎么和它合作。

希望以后企业能明白,我们这些老程序员的经验,不是一文不值的旧代码,而是实打实的行业洞察力。

开着车穿梭在城市里,看着路边的高楼大厦,我经常想起刚入行那会儿。那时候写代码是热爱,现在却成了生存挣扎。但我相信,只要还愿意学,愿意改变,总会找到新的出路。毕竟程序的本质是解决问题,而人类永远比算法更懂,问题背后的真实需求。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