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G 及以后无线视频组播服务的高效支持
1. 引言
无线通信和网络协议的快速发展,有望让视频随时随地在任何设备上播放。然而,无线视频传输面临诸多挑战,如网络拓扑动态变化、高错误率、有限且不稳定的比特率以及电池电量不足等。
新兴和未来的移动客户端设备与仅用于语音通信的设备有很大不同,手持设备将配备彩色显示屏和摄像头,具备处理、录制和编解码视频序列的能力。同时,新兴和未来的无线系统也将提供足够的比特率来支持视频通信应用。但由于物理带宽和功率限制,无线传输环境中的比特率始终稀缺,因此高效的视频压缩至关重要。
过去十年,视频压缩技术经历了 MPEG - 1、MPEG - 2、MPEG - 4 和 H.264 等发展阶段。在几百千比特每秒的带宽下,像 MPEG - 4 这样的现代编解码器能够高效传输高质量视频。
MPEG 视频流由帧内帧(I)、预测帧(P)和插值帧(B)组成。根据 MPEG 编码标准,I 帧独立于序列中的其他帧进行编码;P 帧使用运动估计进行编码,且依赖于前一个 I 帧或 P 帧;B 帧的编码则依赖于前后两个“锚”帧(I 帧或 P 帧)。MPEG 编码的视频序列通常被划分为称为 GOP(图片组)的小间隔。
将实时或存储的视频内容流式传输到移动设备组,属于多媒体广播/组播服务(MBMS)标准的范畴。MBMS 标准化仍在进行中,其全面商业化可能还需要至少三年时间。典型应用包括订阅直播体育赛事、新闻、音乐、视频、交通和天气报告以及直播电视内容等。MBMS 有广播模式和组播模式两种实际应用模式,二者区别在于广播模式用户无需单独订阅每个服务,而组播模式服务可单独订购,组播模式的订阅和加入组操作可由移动网络运营商、用户本人或独立服务提供商完成。目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1247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