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缺陷管理与测试用例有效性解析
1. 完美缺陷报告的构成
一份出色的缺陷报告应先简洁描述缺陷症状以及复现缺陷所需的条件,通常至少包含以下内容:
- 描述 :对缺陷的简要概括。
- 详细描述 :包含足够细节以便他人复现缺陷,例如:
- 软件版本(代码库)
- 操作系统环境
- 硬件情况
- 其他先决条件
- 复现测试用例(测试人员执行时,预期发生一件事,但实际发生了意外情况)
此外,缺陷报告还应包含优先级和严重程度。优先级依据已发布的缺陷政策确定其重要性,通常P1最重要,P4或P5最不重要;严重程度指缺陷的影响,它与优先级相关但不完全相同,例如导致用户界面崩溃的缺陷严重程度可能很高,但如果仅在罕见环境中出现,优先级可能较低。
2. 缺陷发现的时间因素
在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中,使用相同的工具和流程来跟踪缺陷,但“典型缺陷”的粒度会发生变化。产品开发早期发现的单元级缺陷通常可直接追溯到源代码;而最终用户在已部署产品中报告的缺陷,可能在多个代码库的组件相互交互或特定硬件运行时才会出现。产品生命周期后期发现的缺陷修复成本远高于发布前发现的缺陷,因此区分在QA测试期间和产品发布后发现的缺陷很重要。
3. 缺陷所在位置
软件缺陷与构成系统的软件组件的独特组合相关。对于小型或专有项目,由于通常局限于单个代码库,可设计一个简单的缺陷跟踪系统,使可执行目标代码中的每个缺陷都能追溯到几行源代码。但在公共开源缺陷跟踪系统中,往往难以确定缺陷所在的代码库,且大多数实际系统中,缺陷报告与源代码修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1782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