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类3D显示的图像格式解析
1. 3D成像图像格式概述
3D成像的图像格式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复用方案、组件图像内容以及特定的视差方向。视差方向主要分为全视差和水平视差,全视差指在水平和垂直方向都有视差,水平视差则仅在水平方向存在视差。
不同类型的3D成像,如多视图、体视和全息成像,其组件图像内容差异显著。多视图成像的组件图像大多通过相机获取;体视成像虽也可用相机获取图像,但需额外处理以提取深度场景,这些深度场景可用于创建轮廓图像的体素点;全息成像的组件图像与多视图和体视成像不同,虽可通过相机获取(如数字全息),但多数情况下由计算机计算得出,即计算全息(CGH)。这是因为相机难以记录所需的数据量,且激光作为记录全息图的主要光源,功率不足以照亮自然场景,户外记录全息图的条件也较为苛刻。
2. 多视图3D成像的图像格式
多视图3D成像需要一组来自多视图相机阵列的多视图图像。相机阵列可以是1D或2D形式,相机在水平和垂直方向上平行或径向排列,且间距相等,各相机具有相同的光学特性。多视图图像可根据相机在阵列中的顺序编号,2D阵列的图像编号方式更为复杂。多视图3D成像有多种图像格式,下面分别介绍。
2.1 投影和高速显示类型
投影类型的多视图成像可根据采用的复用方案分为三组:
- 时间复用方案组 :使用能够高速投影图像的显示设备。为了无闪烁显示,对于隔行(高低)扫描类型(如高速CRT),显示设备的速度应不低于60k场/秒;对于高速显示芯片(如DMD),应不低于60k帧/秒。该类型有三种图像格式:
- 隔行格式 :将每个组件图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