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WB定位实验 - 客户端模式(被动式)TDOA定位精度测试

本文详述了一项针对客户端模式(被动式)UWB定位系统的实验,测试其TDOA到达时间差稳定性和定位精度。在静止状态下,系统展示出±10cm的到达时间差稳定性和位置坐标分布,但受环境干扰影响,边缘位置的定位精度略有下降。动态测试中,展示了人员携带标签的定位轨迹。实验强调了无线定位导航技术交流的重要性。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摘要

本实验主要测试客户端模式(被动式、下行模式)方案的UWB定位系统其定位性能,包括TDOA到达时间差稳定性、定位精度等。

定位性能测试指标

客户端模式TDOA

在使用客户端模式(被动式、下行模式)的UWB定位系统中,基站端按照一定的次序在相应的时间槽上广播定位信标(beacon)信号,标签记录基站beacon信号的接收时间戳并从中提取出基站beacon信号的发送时间戳,由于所有基站的时间都已同步,标签本身即可利用不同基站的位置信息和不同基站beacon信号到达的时间差计算出标签自身的位置信息。

在服务器端模式(主动式、上行模式)TDOA系统中,标签广播的beacon消息可同时被多个基站接收,而系统中的基站是互相时间同步的,因而在该模式下可直接计算出标签到任意两个接收到该beacon信号的基站的到达时间差。而在客户端模式(被动式、下行模式)TDOA系统中,由于在无线信道上同时发送同频的无线定位信号会导致互相干扰,因而系统中的基站需要按照一定的规则来分配信道时间资源,基于调度的分时方案在时间域上将物理信道的划分成多个时间槽,每个时间槽形成一个逻辑子信道,不同的基站在其所分配的时间槽内可发送定位消息,而其它所有基站则在该时隙内监听信道并接收定位消息。

由于在客户端模式TDOA系统中,基站需要在不同的时间槽内发送定位消息,而标签接收到的两个基站beacon信号的时间戳的差值也并非标签到这两个基站的到达时间差,这使得在该模式下TDOA的计算更为复杂,同时对基站的时钟同步精度也具有更高要求。

本实验测试标签处于静止状态下的定位性能,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指标:

  1. TDOA到达时间差稳定性
    TDOA算法利用标签于不同基站信号的到达时间差来计算标签的位置坐标,在静止状态下,标签到各个基站的距离保持不变,从而标签对任意两个基站的达到时间差理论上也保持不变,这表明可以测试标签对任意两个基站的到达时间差的稳定性来大致评估出定位结果精度;
  2. 定位精度
    计算出标签的位置坐标,其位置分布直接体现出系统在该位置处的定位精度;

TDOA到达时间差计算方法

假定系统中已时间同步的基站A1,A2在其相应的时间槽TS1,TS2发送定位信号,在第 k k k个epoch中其所发送信号的系统全局时间戳分别为 T k A 1 T_k^{A_1} TkA1 T k A 2 T_k^{A_2} TkA2,而标签在第 k k k个epoch中接收到的基站A1,A2信号的本地时间戳分别为 t k A 1 t_k^{A_1} tkA1 t k A 2 t_k^{A_2} tkA2,则标签相对基站A1,A2的归一化频率分别为:

{ α k A 1 = t k A 1 − t k − 1 A 1 T k A 1 − T k − 1 A 1 α k A 2 = t k A 2 − t k − 1 A 2 T k A 2 − T k − 1 A 2 \left\{ \begin{aligned} \alpha_k^{A_1} = \frac{t_k^{A_1} - t_{k-1}^{A_1}}{T_k^{A_1} - T_{k-1}^{A_1}} \\ \alpha_k^{A_2} = \frac{t_k^{A_2} - t_{k-1}^{A_2}}{T_k^{A_2} - T_{k-1}^{A_2}} \\ \end{aligned} \right.

评论 8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