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中的目标设定:理论、实践与挑战
1. 个性对目标设定和表现的影响
运动员的个性特点会对目标设定产生直接影响,进而影响其表现。例如,皮尔斯和伯顿(1998)指出,对于体操运动员而言,一个赛季的目标设定计划在那些具有任务导向而非自我导向个性特征的运动员身上更为有效。不过,目前相关研究还不足以支持根据个性特征来定制目标设定训练策略,但这提醒教练在设定团队和个人目标时要关注个体差异。有时候,某个目标设定计划对特定运动员不起作用,可能是由于运动员的个性和心理特征,而非目标设定策略本身。
2. 团队目标设定的方法
团队目标设定系统主要包括三个关键阶段:规划阶段、会议阶段和评估阶段。
2.1 规划阶段
在与运动员举行目标设定会议之前,教练必须进行需求评估。这包括:
- 团队评估 :列出团队的优势和劣势,明确团队需要改进的方面,如团队凝聚力、身体素质和控球技巧等,并据此设定具体、可观察的团队目标,例如“训练营开始时,团队每位成员都能在24分钟内跑完3英里(5公里)”。
- 个人评估 :逐一考虑每位运动员的优势和需要改进的领域,为每个运动员设定符合SMART原则(具体、可衡量、可实现、相关、有时限)的目标。
- 规划实施与监控 :教练要考虑如何让运动员参与目标设定过程,以及如何实施和监控目标设定过程,包括确定由谁来监控团队和个人目标,以及教练和支持人员与运动员各自承担的监控比例。
2.2 会议阶段
如果规划阶段执行得当,会议阶段应该会顺利进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