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ADS2.0智能驾驶系统正式发布

华为常务董事余承东宣布华为ADS2.0智能驾驶系统发布,声称在2025年新能源车将超越燃油车,并指出华为在智能驾驶领域领先于特斯拉等竞争对手。此外,文章还提及了AutoGPT的火爆和马斯克创立的人工智能公司X.AI,作为AI领域的最新动态。

a6f26cd0b422be52aecae2d019ab6941.gif

4 月 16 日,华为常务董事余承东宣布,华为 ADS2.0 智能驾驶系统正式发布。

余承东表示,2025 年将成为燃油车、新能源车的分水岭。华为常务董事余承东在发布会上表示:“和新势力、特斯拉相比,我们遥遥领先。”

768402a4d10e35111c79eab8eb5c4eb8.gif

☞又是别人家的公司!乐视回应四天半工作制:体感很好,工作生活兼顾
☞超越 ChatGPT ?AutoGPT 爆火,两周斩获 50k+ Star:无需人类插手,自主完成任务!
☞马斯克成立人工智能公司 X.AI,对抗 ChatGPT
<think>嗯,用户这次想了解华为智能驾驶技术的工作原理,而且特别提到要参考之前关于MDC平台的引用内容。看来用户对智能驾驶的系统架构很感兴趣,尤其是华为的解决方案。 从用户引用的资料来看,华为的智能驾驶技术核心在于MDC计算平台,这个平台就像智能汽车的大脑。用户可能想了解这个“大脑”是如何处理各种传感器数据并做出驾驶决策的。考虑到用户之前关注过网络攻击下的控制系统,或许ta对系统的实时性和安全性也有潜在兴趣。 需要重点解释几个关键部分:首先是传感器融合,激光雷达、摄像头这些设备就像汽车的眼睛和耳朵;然后是MDC的计算架构,包括主机和迷你计算模块的分工;最后是决策控制算法如何生成驾驶指令。最好用技术术语但保持易懂,比如提到GMSL接口时解释这是高速视频传输专用接口。 用户提供的引用里提到华为与五大车企合作,说明ta可能也关心实际应用效果。可以补充说明华为方案在量产车中的落地情况,比如问界车型的表现。不过要注意避免过度宣传,保持技术中立性。 在回答结构上,应该按“感知-决策-执行”的逻辑链条展开,最后用架构图收尾。数学公式方面,可以加入状态空间方程描述控制系统,但要用$$独立成行显示。那些引用标记要自然地融入正文,比如提到MDC平台性能时标注[^3]。 用户似乎习惯阅读技术文档,所以相关问题可以设计得深入些,比如询问通信延迟对控制的影响,或者冗余设计的具体实现。不过要避免直接问商业合作模式,这和原理无关。</think>华为智能驾驶技术基于**“感知-决策-控制”闭环架构**,其核心工作原理如下(结合MDC计算平台架构[^1][^3]): --- ### 一、多传感器融合感知 通过异构传感器实时采集环境数据: $$ \begin{cases} \text{激光雷达:} & \mathcal{L}(x,y,z,t) \quad \text{(3D点云)} \\ \text{摄像头:} & \mathcal{I}(u,v,t) \quad \text{(RGB图像)} \\ \text{毫米波雷达:} & \mathcal{R}(r,\theta,v) \quad \text{(距离/速度)} \\ \text{超声波传感器:} & \mathcal{U}(d) \quad \text{(近距离探测)} \end{cases} $$ MDC平台通过**GMSL/Ethernet接口**实现多源数据时空对齐[^3],采用深度学习模型(如BEVFormer)进行融合: $$ \mathcal{F} = \Phi_{fusion}(\mathcal{L} \oplus \mathcal{I} \oplus \mathcal{R}) $$ 其中 $\oplus$ 表示特征级融合操作,输出环境结构化感知结果[^1]。 --- ### 二、决策规划与路径生成 1. **行为决策层** 基于强化学习模型生成驾驶策略: $$ \pi^*(s_t) = \arg\max_\pi \mathbb{E} \left[ \sum \gamma^t r(s_t,a_t) \right] $$ 其中 $s_t$ 为感知状态,$a_t \in \{\text{跟车, 变道, 停车}\}$ 为动作空间 2. **运动规划层** 采用**状态空间采样法**生成平滑轨迹: $$ \tau_{opt} = \min_{\tau} \left( \omega_1 \cdot \mathcal{J}_{smooth} + \omega_2 \cdot \mathcal{J}_{safe} \right) $$ 约束条件:$ \|\frac{d^2\tau}{dt^2}\| \leq a_{max} $ --- ### 三、车辆控制执行 MDC通过**分层控制架构**实现精准执行: ```mermaid graph LR A[规划轨迹τ] --> B(纵向控制器) A --> C(横向控制器) B --> D[油门/刹车执行器] C --> E[转向电机] ``` 1. **横向控制** 采用预瞄自适应算法: $$ \delta_f = K_p \cdot e_{\psi} + K_d \cdot \frac{de_{\psi}}{dt} $$ 其中 $e_{\psi}$ 为航向角偏差 2. **纵向控制** 基于模型预测控制(MPC): $$ \min_{a} \sum_{k=1}^{N_p} \| v(k) - v_{ref} \|^2_Q + \| a(k) \|^2_R $$ 满足 $ s(k+1) = s(k) + v(k)\Delta t + \frac{1}{2}a(k)\Delta t^2 $ --- ### 四、MDC平台核心支撑 | 模块 | 功能 | 技术特性 | |------|------|----------| | **Host CPU** | 决策规划 | 麒麟990A芯片,≥8核ARM v8架构 | | **AI模块** | 感知处理 | Ascend 310芯片,16TOPS算力 | | **通信枢纽** | 数据交互 | 时间敏感网络(TSN)+ CAN-FD总线 | | **安全监控** | 功能安全 | ASIL-D级MCU实时校验[^3] | > 示例:AITO问界M5的ADS 2.0系统,依托MDC 610平台(72TOPS算力)实现100ms级感知-控制闭环[^2] --- ### 系统架构图 ```plaintext +-----------------+ +---------------+ +-----------------+ | 多传感器 | GMSL| 数据融合 | PCIe| 决策规划 | | (LiDAR/Camera) |---->| (MDC AI模块) |---->| (Host CPU) | +-----------------+ +-------+-------+ +--------+--------+ | Ethernet | +-----------------+ +-------+-------+ +--------+--------+ | 车辆控制单元 | CAN | 执行器接口 |<----| 运动控制 | | (EPS/ESP) |<----| (ASIL-D MCU) | | (MPC算法) | +-----------------+ +---------------+ +-----------------+ ``` --- ### 核心优势 1. **算力弹性扩展**:MDC平台支持300+TOPS算力级联[^1] 2. **通信可靠性**:TSN网络保障<10ms确定性时延[^3] 3. **安全冗余**:三模冗余控制(制动/转向/电源) 4. **OTA升级**:模型参数在线更新(如感知网络权重)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