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色感知:从基础属性到复杂认知
1. 音色属性与物体特征的关联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能通过声音来感知物体的一些特征,音色就是其中一个重要的线索。例如,较宽的板材发出的声音通常具有较低的频谱重心,音色也就不那么明亮。而对于厚度,情况则有所不同。较厚的板材刚度较高,频谱的重心也较高,从而产生更明亮的撞击声,听众往往会将这种声音与较小的板材联系起来。
Eitan等人还发现了另一个有趣的矛盾现象。当使用恒定频率的纯音时,较高频率的音通常与较小的物体相关联,较低频率的音则与较大的物体相关联。然而,对于频率上升或下降的纯音,“音高上升与尺寸增大一致,音高下降与尺寸缩小一致”。
2. 人类听觉系统的声音识别能力
人类的听觉系统在识别声音方面有着令人惊叹的能力。有些人可以根据汽车关门的声音辨别汽车品牌,在音乐领域,一些人能以高于随机水平的准确率识别音乐的作曲家、演奏者,甚至是录制音乐的音乐厅。还有一位参与制作古典钢琴音乐光盘的录音工程师,能够识别出录制所用钢琴的调音师。
但这种轶事证据需要谨慎解读。以意大利老小提琴的音质和品酒为例,在盲测中,著名独奏家往往更喜欢新乐器,且无法以高于随机水平的准确率区分新旧小提琴。Levitin认为,听众对小提琴音质的判断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对乐器价格的预期。同样,品酒者对葡萄酒的评价也受到价格预期的影响。对于非专业葡萄酒饮用者,他们的评价与葡萄酒价格呈显著的负相关,这表明他们实际上更喜欢价格较低的葡萄酒,可能是因为这些是他们习惯饮用的酒。而对于专业葡萄酒饮用者,价格与评价之间的正相关关系只能解释结果差异的一小部分。
不过,对于斯特拉迪瓦里小提琴,情况更为复杂。最近的一项研究表明,至少有一把斯特拉迪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41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