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色感知与语境效应解析
1. 语音质量定量测量的困境
语音质量的定量测量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无论是从生理、感知还是声学角度来看,都难以找到精确的量化方法。尽管人们投入了大量精力开发声学测量方法来量化语音功能的各个方面,但在某些领域的成果并不理想。例如,基于声学信号推断潜在病理状况的研究就受到了一定限制,一方面是因为我们对生理与声学之间的一些基本关系理解不完整,另一方面是声学特征与潜在病理状况之间存在复杂的一对多关系。
尝试通过定义粗糙度、沙哑度和呼吸声等言语属性,并让专家根据这些属性对语音进行评分,也未能得到明确的结果。
2. 感知努力的研究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不仅能感知声音的音高、响度和音色等听觉属性,还能推断出产生声音的动作以及产生声音所付出的努力。相对而言,关于做出此类判断所涉及的声学信息来源的研究较少,大多数观察结果都是基于经验的,并且得出的结论是低频和高频成分的相对比例与感知到的努力相关。
2.1 语音中的感知努力
- 早期研究 :1969年的一项早期研究指出,刺激的“带宽”是判断语音发声时所付出的发声努力的最可能信息来源,但在后来关于发声努力的研究中,这一点并未被明确提及。
- 频率成分变化 :几乎所有作者都提到,随着发声努力的增加,高低频成分的平衡会向高频转移,这表明发声努力的增加与亮度的增加有关。
- 其他因素影响 :除了频率成分的变化,其他因素也会影响感知到的发声努力。例如,朗读时,随着努力程度的增加,基频(F0)也会升高;当说话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1309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