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探秘内耳:声音感知的奇妙之旅

探秘内耳:声音感知的奇妙之旅

1. 中耳的最后一环:圆窗

在声音传导的过程中,中耳有着重要的作用。其中,镫骨肌的意义存在一定争议。而中耳反射可能是为了让聆听者为高强度声音的出现做好准备,比如紧闭双眼、头部某些部位受到刺激或者眼睛受到气流刺激时,中耳反射都会发生。

中耳的最后一部分是圆窗,它是一层灵活的膜,起到为内耳液体释放压力的作用。镫骨的运动使耳蜗内的液体产生运动,由于液体不可压缩,如果没有压力释放机制,液体的位移就无法实现,而圆窗就承担了这样的压力释放功能。

2. 走进内耳

外耳和中耳之后,便是内耳。内耳主要由前庭部分和听觉部分组成。前庭部分包括半规管、球囊和椭圆囊,但这里我们主要关注听觉部分——耳蜗。

耳蜗呈螺旋状结构,位于颅骨最坚硬的岩骨内。人类的耳蜗约有 2.5 个螺旋圈,长约 35 毫米,宽约 1 厘米,高约 0.5 厘米。它的内部是一个螺旋形的腔体,被分为三个平行的部分:前庭阶、蜗管(又称中阶)和鼓阶。中阶位于另外两阶之间,它们通过两层膜分隔开来,分别是前庭膜(又称 Reissner 膜)和基底膜。

前庭阶和鼓阶在耳蜗顶部通过蜗孔相连,使得两阶内的外淋巴可以相互流通。外淋巴富含钠,而中阶内的内淋巴则富含钾,这种钠钾浓度的差异产生了 80 - 90 毫伏的电压差,对维持耳蜗的能量供应至关重要。

前庭膜除了维持前庭阶和中阶之间的钠钾浓度差异外,相对较为被动。而基底膜则截然不同,它承载着柯蒂氏器,这是将机械振动转化为动作电位序列的实际感觉器官。柯蒂氏器沿着基底膜从卵圆窗一直延伸到蜗孔。动作电位在柯蒂氏器内的神经纤维末梢产生,沿着有髓纤维向耳蜗的中心轴方向传导,经过螺旋神经节中的神经细胞体,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