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控制:从隐式参考点到显式参考点
1. 引言
信息系统处理着各种各样的机密信息,如国家机密、私人数据和电子商品等。保密性要求可能源于安全机制,如认证机制中密码的保密性、加密中加密密钥的保密性等。静态程序分析可用于确保程序执行过程中机密信息不会泄露,即程序中的信息流是安全的。
严格的无依赖属性(如非干扰)从理论角度看很有吸引力,但在需要故意释放机密信息时就变得不切实际。例如,电子商品在客户付款后应被释放,认证尝试必然会泄露一些关于存储密码的信息。因此,需要在一定程度上放宽严格的无依赖属性,但放宽多少是一个尚未完全解决的研究问题。
研究人员提出了多种方法来控制解密,但在控制“解密什么信息”这一维度上,现有方法在语义层面存在显著差异。本文提出了显式参考点的概念,以支持更灵活地指定哪些机密信息可以被解密。
2. 从隐式到显式参考点
许多控制解密的方法隐式地假设参考点要么总是初始的,要么总是局部的,这种假设存在局限性。
2.1 初始参考点与局部参考点
以计算100个工资平均值的程序为例,假设单个工资必须保密,但最终的平均值可以公开。我们使用两级流策略,禁止信息从“秘密”安全域流向“公共”安全域。
可以使用“有限释放”(Delimited Release)和“有限非披露”(Delimited Non - Disclosure)来表达所需的解密控制:
- 有限释放(P1) :
P1 = avg := declassify((sal1 + sal2 +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4775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