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PPI是做什么的?
PPI是用来检验两个ROI之间在 任务状态下是否联系加强的一个工具,如果在实验条件下,这两个ROI之间的联系要显著大于在基线条件下两个ROI之间的联系,那么就认为这个实验任务引起了这两个ROI之间的交流加强。
我的理解:实验条件就是引起 心理反应的关键。而生理这个词 指的就是我们的ROI区域的血流动力学响应
所以叫做生理心理交互作用
2.PPI的操作流程解读
2.1 GLM分析
这一步其实和我们firstlevel的GLM没有太大区别,但是呢,这里需要注意的点是,你需要把同一因素,不同水平的条件合起来,缩小你的关注点,举个简单的例子就是,你认为你所有的条件都是任务态,你想了解任务态下的ROI之间的信号交流会不会比基线下这两个ROI的交流强
那么就将所有实验条件打包成一个新的条件,基线是另一个条件 注意平衡数量。重新做一次glm,形成新的spm.mat文件
2.2提取VOI
spm给的教程是我们需要先假设一个有生理变化的roi,然后提取这个roi的bold信号的时间序列 ,就叫做voi
spm中有响应的batch 部分,可以导出代码,可以导入之前生成的mask,然后提取mask下的roi对应的voi,voi在后面肯定要用到,可以多提几个 ,最后会生成voi.mat文件
2.3生理心理交互——找出此ROI(生理)信息流向哪个ROI(可省略)
这一步的作用spm其实想说我们之前假设的发生生理变化的区域是某个voi,假设是V2,那么在任务状态下减去在基线状态下的信号的变化,发生的区域,可能就是信号从 V2传递到的区域,
操作上是:
再做一步glm分析,这次将voi.mat(voi_V2.mat)文件导入,设计对减的矩阵 任务态减去基线,得到
这个文件,再进行模型的估计和分析
将分析图展示出来,信号变化最大的区域,我们假设是V5,那么这个区域我们认为发生了心理(实验条件)生理(V2)交互作用。
2.4建立每个voi的PPI
接下来做的是提取PPI,提取PPI的目的还是想确保,我们的V2-V5在任务态比在基线下的V2-V5的信号传递要显著强
提取PPI,其实就是 生成 PPI_V2×任务态.mat ,PPI_V5×任务态.mat 和PPI_V2×基线.mat ,PPI_V5×基线.mat 这四个PPI变量
为啥说2.3可以省略呢?
因为我们默认不知道在哪个大脑区域和V2之间发生了交流,所以要做2.3来确定,但是如果我们已经从其他结果得知了一部分信息,提前设置好了roi,就不需要做2.3,直接做2.4了
提取PPI需要
2.5对比任务态和基线的情况,做出判断
这一步SPM教程给的是 B1=PPI_V5×任务态.mat 中的ppi / PPI_V2×任务态.mat中的ppi
与 B2= PPI_V5×基线态.mat 中的ppi / PPI_V2×基线态.mat中的ppi
做对比,但是并没有给出一个明确的标准,B1,与B2 之间的关系到底怎样时才会证明有交互作用?
在本科是心理学专业的kay哥的建议下,我们采用了相关的指标,我们在基线和任务态下计算了两两ROI之间的相关系数,再转化为标准分,任务态下的哪两个ROI的相关显著大于基线情况下的相关时,就认为是实验条件引起的……
3.具体实现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