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今年的“金三银四”招聘市场突然不香了?

见字如面,我是军哥!

前几天看了一篇虎嗅的文章,说今年金三银四的 IT 人才招聘不香了!

为此,我很是不解,问了寻找答案,我找了五位中大厂的 HR 和多位猎头朋友了解了一下,得到的回应是这样的,基本今年的程序员和产品经理的 HC 很少,基本是走一个招一个,也有很少几个公司招人,但是都是需要 P7 或以上级别的,另外往年年薪涨幅 30% 很正常, 今年可不是那么容易了,今年的要求更高,HR 一句话总结今年招聘从量向质转变!

为此,我与各位分享三个真诚的建议:

1、千万别裸辞

如果是往年,裸辞就裸辞了,今年人才市场供给大于需求,所以各位一定不要裸辞,因为在职找工作心态更好,也不容易谈 offer 被 HR 压薪。当然我也深有体会,可能在公司真的干不下去了,但是你请记住,你有房租/房贷要还,你有孩子或者父母需要抚养,你就不会那么冲动了!

当然,有的时候是真的熬不住,度日如年,我在职场时也曾有这种煎熬的状态,我建议你请个短假,找点自己喜欢干的事分散一下注意力,释放压力和焦虑,然后满血了再回来搞起!

2、降低期望

如果你所在的公司真的呆不下去了,真的想换工作,请降低期望(当然你在同龄人特别牛逼除外)。

不要希望涨幅太高(年薪30%以上),从新岗位和自己职业规划相符、领导靠谱、中大厂平台、核心业务、重要岗位等多维度综合考虑哈。按这种思路,虽然现在还不那么值钱,未来一定是值钱的,嘿嘿!

3、沉淀一下

如果一时找不到自己期望的工作(或者去公司不久),请不要灰心,那么就通过面试过程或日常工作去看看自己哪里不足?比如技术深度和广度不够,部分知识或软技能有盲区等等,然后对于技术专业相关,我特别推荐你找相关的好书来仔细研究,请沉下心一步一个脚印,坚持下去,没有什么速成的办法,这是最笨的但也是最快的办法!

以我为例,我 2015 年在那家 P2P 公司《跳槽涨薪 50%,却遇到一个怂货领导!》 干不下去了,但是去找工作也找不到合适的,我就熬了半年把技术总监需要具备的技能,一个一个补齐,后来果然皇天不负苦心人,我成功应聘上饿了么技术总监。回头想想,这一切都值得,我相信你也可以的!

最后,打一个广告,我的《技术经理训练营》在招人了,预计月底开课,有需求者详见文章哈《我开课了!》!

「关于作者:军哥,前饿了么、贝壳技术总监,目前是一名自由职业者兼公司顾问,乐于结交朋友,也欢迎加我微信与我做朋友(公号输入框回复“w”即可),朋友圈做个点头之交!

另外军哥写了一些,关于个人如何快速成长、深度思考、程序员或产品经理能力模型、架构,OKR干货,技术管理等电子书资料,公号后台回复 “9”获取,不谢。」

以往热文推荐:

一位沪飘 9 年程序员的悲催 2021!被现实3杀!

我如何从月薪1800到年薪百万到自由职业?

跳槽必备技能:如何面试你的领导?!

开工首篇,那 4 本让我成长最快的书!

2022 年,请你记住这 10 条重要认知!

如何做好向上管理?来自一个真实案例!


更多精彩,关注我公号,一起学习、成长

76acd031b6b9329b7ce2d015ee4d9967.png

<think>嗯,用户让我介绍一下今年“金三银”的就业形势。首先,我需要确认“金三银”指的是什么。通常这是指每年三月和月,是求职和招聘的高峰期,尤其是应届毕业生和跳槽的人。接下来,我得收集最新的数据,比如2023年的就业市场情况,可能需要参考政府发布的统计数据、招聘平台的报告以及经济分析。 用户可能想了解当前的就业情况如何,是否比往年更难工作,或者哪些行业比较热门。考虑到疫情后的经济复苏情况,同行业的恢复速度可能同,比如科技、制造业、服务业等。同时,国家政策的影响也很重要,比如对中小企业的扶持、新兴产业的发展等。 另外,用户可能关心应届生和社招的同情况。应届生可能会面临竞争激烈的情况,而社招可能更看重经验。还需要注意失业率的变化,是否有结构性失业的问题,比如某些行业需求减少,而新兴行业人才短缺。 还要考虑地域差异,一线城市和二三线城市的就业情况可能同。另外,招聘方式的变化,比如线上招聘是否成为主流,对求职者的技能要求是否有变化,比如更多数字化技能的需求。 需要验证信息来源的可靠性,比如引用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或者大型招聘平台如智联招聘、前程无忧的报告。同时,要避免过于主观的判断,保持客观,指出积极和挑战的方面。 可能用户自己正在求职,或者计划跳槽,想了解市场动态,调整自己的求职策略。因此,回答中需要涵盖整体趋势、行业热点、挑战与建议,帮助用户全面了解情况,并给出实用建议,比如提升技能、灵活调整期望等。 最后,要确保语言口语化,结构清晰,分点说明,让用户容易理解。避免使用专业术语过多,必要时解释清楚。同时注意时效性,确保信息是2023年的最新情况。</think>2023年的“金三银”(通常指3-4月招聘旺季)就业形势呈现**“回暖但竞争加剧”**的特点,整体较过去三年有所改善,但仍面临结构性矛盾与挑战。以下是具体分析: --- ### **1. 整体趋势:温和复苏,压力仍存** - **宏观环境**:经济复苏带动招聘需求回升,但企业招聘更谨慎,岗位增长集中在部分行业(如新能源、人工智能、高端制造),传统行业(地产、教培等)恢复缓慢。 - **竞争激烈**:高校毕业生达1158万(再创新高),叠加往届未就业群体和海归求职者,热门岗位投录比高达数百比一。 - **薪资分化**:技术岗、新兴产业薪资涨幅较高,基础岗位薪资增长乏力,部分企业通过“降本增效”压缩人力成本。 --- ### **2. 行业冷热均** - **热门领域**: - **新能源/半导体**:政策驱动下,电池研发、芯片设计等岗位需求激增。 - **人工智能/AIGC**:ChatGPT等技术引爆AI人才争夺战,算法工程师、数据科学家紧缺。 - **智能制造**:自动化、工业互联网相关岗位需求旺盛。 - **大健康/养老**:老龄化趋势推动医疗、护理、康复等领域招聘增长。 - **遇冷行业**: - **互联网**:大厂裁员余波未平,招聘集中于核心业务,更倾向“降本招人”。 - **房地产/建筑业**:行业调整期,岗位收缩明显。 - **教培/泛娱乐**:政策与市场双重压力,岗位流动性下降。 --- ### **3. 求职者画像:灵活性与技能成关键** - **应届生**:企业更看重实习经历与技能匹配度,“慢就业”现象普遍,部分选择考研、考公缓冲压力。 - **社招群体**:企业倾向“即插即用”型人才,跨行业跳槽难度增加,35岁以上求职者面临年龄歧视。 - **新兴需求**:AI工具(如Midjourney、GPT)应用能力成为加分项,复合型人才(技术+行业知识)更受青睐。 --- ### **4. 政策与市场应对** - **政府举措**:稳岗补贴、扩招政策性岗位(基层、国企)、鼓励灵活就业与职业技能培训。 - **企业策略**:缩编核心部门、外包非关键业务,部分采用“AI替代低效岗位”。 - **求职者应对**:降低薪资预期、拓宽求职地域(如新一线城市)、通过副业或技能培训增加竞争力。 --- ### **总结建议** - **理性定位**:关注行业趋势,避免扎堆竞争过热领域,传统行业可转向“+数字化”岗位。 - **技能升级**:学习AI工具、数据分析等硬技能,增强岗位可替代性。 - **灵活心态**:接受“过渡性就业”,积累经验后再寻求长期发展。 总体来看,2023年就业市场机遇与挑战并存,求职者需更主动适应变化,提升自身与市场需求的匹配度。
评论
成就一亿技术人!
拼手气红包6.0元
还能输入1000个字符
 
红包 添加红包
表情包 插入表情
 条评论被折叠 查看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