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字如面,我是军哥!
我的一位读者,他被某在线教育公司裁员已经快 1 个多月了,休息了一段时间目前在找新工作,但是很多问题一时想不通,就找我聊聊。我就明确的和他说,线下约见是要付费的,并且我的收费标准是 1 小时 1000元。
最终,我们约在南京西路附近的星巴克,我把其中有价值、很共性的问题写出来,与你分享!
这位读者(化名李俊)今年 33 岁,一个月前被裁员,虽然拿到 N + 1的赔偿,但是他不开心。
为什么?
第一、孩子 3 个月后就要出生了。
第二、今年 33 岁,目前的技术水平对标阿里 P6 能力水平,没有管过人。
第三、因为某些个人原因,并没有在上海买房子,在老家倒是买了一套。
在介绍完背景之后,我把他提的几个我认为很有价值、也很典型的问题分享给你。
1、如何面对焦虑?
以我的个人经验,人在不同阶段都会有不同的焦虑,这是正常的。
关键是怎么去面对焦虑?
我的办法就是正面面对它,认为焦虑很正常,然后去思考焦虑背后的原因是什么?比如我刚去饿了么的时候就很焦虑,因为要招很多人,但是招人很难,我就想着用各种办法去招人并向有经验的人请教,然后快速执行,拿到结果再继续优化。
多说一句,空想不执行就等于原地踏步,永远解决不了焦虑问题。
还一个比较扎心的是成年人的焦虑大多是从缺钱开始的,你细品。所以,真的建议你搞一个副业。
2、目前 33 岁了,以后的路怎么走?
李俊今年 33 岁,目前能力是 P6 水平。他也坦言很多 90后成长很快,感觉自己的能力还是有点弱了。
我觉得有这个危机感就挺好的,目前要做的是尽快达到 P7 的水平,否则年龄不匹配能力以后日子更不好混。
所以,我建议他去了解一下 P7 的能力模型(我公号输入框回复 “9”),然后多实践 + 系统学习,尽快达到这个目标。
而至于李俊说,到底以后是继续干技术还是转管理?我的建议是技术水平先达到P7,然后再看看自己对技术感兴趣还是对业务、产品、管人感兴趣,到时候再选择都来得及,因为技术的底子不够厚没有技术敏感性,干管理肯定干不好。
3、对于以后的公司选择,有什么需要注意的?
李俊所在的公司因为受国家政策影响,裁员了很多人。这种事说实话,很难预料。
不过,我仍给了他几个以后找工作的建议:
a、选朝阳性或者成长性的行业和公司。
b、尽量选择核心部门而非边缘型部门。
c、面试的时候,也对将来的领导做一定考察,选择有格局且可以给自己工作指明方向的。
d、对于期权的考虑,如果自己缺现金就多要现金,少要或不要期权,反之目前不怎么缺钱也看好公司未来,可以多要期权。
4、如果孩子出生了,新工作和生活如何平衡?
很显然,李俊是他们小家庭的顶梁柱,我建议他和他的妻子好好沟通,达成共识认为当前工作是第一位的并降低他老婆的预期。
而对于刚生孩子的老婆的照顾问题,建议找老婆的爸妈或者自己的爸妈来帮忙分担一下,尽快挺过试用期,我相信后面就没啥大问题了。
总之,此时,分清主次,多沟通,都是一家人可以多商量的。
5、推荐几本书
最后,李俊让我推荐几本对我影响最大的书给他,那我再推荐几本吧,虽然我以前在公众号里推荐过很多次了。
第一本——《高效能人士七个习惯》,这本书值得每位读者看,甚至常读常新,因为它会告诉你人生的重要事情该如何决策?职业规划怎么思考?如何管理时间和精力?与人协作如何建立双赢思维,如何与人沟通?并且可以帮我们把这些好习惯变成一个系统,并不断的迭代升级。
第二本——《第三选择》,是一本告诉我们如何在公司和生活中,如何和不同立场、观点相悖的人达成双赢?并最终让别人愉快的支持我们的方案。我认为这种能力大部分人要么没有,要么没有办法,这本书提供了解决方案。
第三本——《精益数据分析》,很多人考虑问题和决策问题是拍脑袋或想当然的,这非常不科学,而这本书就是培养我们通过数据来分析和决策问题,设计对应的指标,并通过指标的跟踪和监控来提升做事的成功率,值得每一位互联网从业人员看一看。
事实上,李俊咨询了我十几个问题,有些过于敏感就不说了。
今天的文章就写到这了~
「关于作者:军哥,前饿了么、贝壳技术总监,目前是一名自由职业者兼公司顾问,乐于结交朋友,也欢迎加我微信与我做朋友(公号输入框回复“w”即可),朋友圈做个点头之交!
另外军哥写了一些,关于个人如何快速成长、深度思考、程序员或产品经理能力模型、架构,OKR干货,技术管理等电子书资料,公号后台回复 “9”获取,不谢。」
以往热文推荐:
更多精彩,关注我公号,一起学习、成长

21万+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