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色关注,回复“1”获取知名公司程序员和产品职级

见字如面,我是军哥。
经常听到有朋友感叹,自己30多岁了,工作经验丰富,但找不到太好的工作,还经常被身边的95后(所谓的后起之秀)超越。
在看我来,事实上是很多人把 1 年的工作经验用了 N(N 大于等于 3)年。公司一直在发展,而员工的能力提升远低于公司的发展,这样的员工就很容易被落下甚至淘汰出局。
今天聊聊,这些1年经验用了 N 年的员工的特点和如何破局!
1.1年经验用了 N 年的员工的特点
我思考再三,特点主要有以下三个,请容我一一道来。
1、思维模式固化
固定思维的人认为人的能力是一成不变的。这类员工往往眼光短浅,容易被职业生涯的变动打得措手不及。
在如今这个信息极度丰富的时代,经验只是过往,只是适应历史的场景,这对用人单位没有太大的价值。
工作中思维模式固化,极少主动去学习新的知识,也就失去了对未来的预测性,随时可能被学习能力强的后辈反超。
2、陷入低水平勤奋的误区
帕金森鸡毛蒜皮定律提出,人们花费在一件事情上的时间和事情的重要性成反比。
什么意思呢?
我们总对小事纠缠不休,是因为我们懂这些小事;我们回避复杂问题,是因为我们对这些问题摸不着头脑,同时又怕出丑而不敢发问。
很多职场人总是,偏向于用大量时间来做一些无需脑力思考的活动,造成了低质量的超长时间投入,从而出现“1 年经验用 N 年”这类职场现象,也导致自己固步自封。
3、自我提升内驱力较低
自我提升内驱力较低的员工,可能本身对工作不那么用心或者自己无法从工作中得到正面的、积极的反馈。当然不管是何种原因,本质就是自我提升的内驱力不足。
这必然导致自己长期处于被动成长,成长的速度也低于公司的发展。他们通常是业务熟悉,没有什么核心竞争力,这样就非常容易被其他新员工替代,被淘汰也就再正常不过了。
所以,军哥的建议,找到自己喜欢的工作,不断提升内驱力,哪怕我们的目的是为了赚钱也没什么可耻的,我倒认为,对钱都没有兴趣我们还对什么有兴趣呢?你说对不。
2.如何破局
在看我看来,要实现破局,要避免被后起之秀反超也有方法的。
1、保持危机意识
常年习惯于固定思维模式的员工,虽然专业知识和工作经验都很丰富,但是较缺乏危机意识。
这就表现在对外界变化不敏感,无法准确判断行业的变化,比如程序员的行业,我们得一直保持对新技术、前沿技术敏感性。
另外,我们还要及时反思我们和同事之间的差距,和行业中其他人的差距,这就可能涉及调整自己的工作计划或职业规划。不是有那么一句话,这世界唯一不变是变化本身嘛。
2、熟练掌握底层规律
很多老员工觉得自己学习新技术的速度不如新人,认为年龄终究是一个跨不过去的坎。其实这是一个认知错误。大部数职场人一直把时间花在想办法提升“技术效率”之上,而忽略了真正重要的是“认知效率”。
我们只有掌握了事物的底层规律,提高了认知效率,面对技术、行业的变化,我们才可以做到应付自如。以程序员为例,我们没事就翻翻数据结构和算法、操作系统、数据库原理、计算机网络,软件工程这类书籍,这些底层的知识几十年就没变过,常学常新,这些才是最重要的的知识。它们可以提升我们技术认知效率。
另外,我们还得学习具体的知识和技能,这就是实践,只有这样,我们把底层规律和实践结合,我们的认知才能升级,才能不断的更新迭代。
3、面向未来,寻求突破
《好好学习》的作者成甲曾说过,一切的学习和努力无非是三件事:一是解释问题,二是解决问题,三是预测问题。
我们要做到延迟满足,眼光着眼未来,站在更高的纬度和高度去思考问题,分析变化。我也特别建议各位可以走出去,多认识不同的人,比如自己是程序员,多认识些产品经理或者市场人员,我们就可以不断得到他人给予的反馈,我们的成长突围将不再是难题。
另外,工作之外还要刻意练习,利用碎片化时间不断给自己充电,保持不断自我更新,还得系统构建新知识和旧知识之间的关联,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提升了自己的不可替代性(也就是稀缺性),只有这样长此以往,我们才能让自己的职业生涯稳步增值,从而在职场中立于不败之地。
写在最后
以上,是今天讨论主题的全部。
职场本身就是很残酷的,员工和老板之间其实就是做生意,要维持长期的合作员工就得不断的增值和成长,否则就会被淘汰出局。
希望今天文章让你有所思考,有所收获,关于今天的话题,如果你还有其他问题,欢迎留言讨论哈。
另外,军哥乐于结交朋友,也欢迎加我微信与我做朋友(公号输入框回复“w”即可),朋友圈互吹!
公众号对话框回复 W,获取微信与我建立连接,微信空位不多。
-------
以往热文推荐:
更多精彩,关注我公众号,一起学习、成长


▲ 长按关注军哥手记,一起学习、成长
128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