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1 闪存为什么会发生磨损?与什么相关?
由于闪存的结构特性,在擦写次数增加的同时会使得闪存的磨损程度加剧,进而导致浮栅极的数据变得越来越不靠谱。闪存的磨损程度用擦写次数PEC衡量,也与用户所使用的纠错算法相关。
5.2.2 什么是读干扰?
在读闪存页面时,为了保证其他浮栅极晶体管导通,需要在其他字线上加上一个VPASS电压,这些字线上的晶体管会受到轻微的编程,长时间有可能在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中导致位翻转,由1变成0。
读干扰“损人”,影响的是非读取闪存页。
5.2.3 什么是写干扰?
比如,存储单元B的已经处于不需要编程或者编程ok的状态,对应位线上的电压为2V,但由于需要对存储单元A进行编程,在字线上加了19V的电压,于是在存储单元B的控制极和衬底之间也会形成一个较大的电势差,会被注入额外的电子。写干扰,“不利己”,影响编程页不希望编程的存储单元。
5.2.4 抑制编程干扰是什么?
对需要编程的存储单元所在位线上其他单元的影响。因为要编程存储单元A,需要在它所在位线上的其他存储单元,比如存储单元C的控制极上加一个9V的电压,这样也会形成一个较大的电势差,这会导致这些存储单元被注入额外的电子。
抑制编程干扰是纯粹的损人。
5.2.5 什么是数据保持问题?与什么有关?
浮栅极的电子会在本征电场的作用下,会透过绝缘层逃逸。这种逃逸现象,会随着擦写次数越多变得越严重。
注:本征电场(Intrinsic Electric Field)是指在某些材料或物理系统中,由于材料本身的特性或结构,在无外部电场或外力作用的情况下,自然存在的电场。这种电场是由材料内部的电荷分布、能带结构或其他固有特性引起的。
数据保持问题(0—>1)和读干扰(1—>0)都会使得存储单元的数据发生位翻转,但两者位翻转的方向是相反的。
数据保持问题会随着温度和擦写次数的增大,而变得严重。
由于闪存存在数据保持问题,那么我们的电脑中的闪存中的数据是不有危险?
- 电脑处于开机状态:SSD固件会对闪存块定期扫描,一旦发现bit出错率高于一定阈值,机会对闪存块进行刷新(把一个闪存块的数据搬移到另一个闪存块)。
- 电脑长期处于关机状态:数据保持问题(电子流失)不会因为是否通电而停止,而SSD固件会因为不通电,导致刷新动作无法执行,发生数据保持问题。
所以电脑还是要经常冒泡,开机哇!
5.2.6 存储单元之间为什么会产生干扰?
任何两个彼此绝缘且相隔很近的导体之间都会形成一个电容,因此一个浮栅极与周围的浮栅极之间都会产生寄生电容。
比如,寄生电容的存在会使得之前已经编程好的存储单元4,在6~8存储编程的过程中注入额外的电子,从而发生1—>0的bit翻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