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OSI参考模型
最大贡献(三个概念):服务、协议、接口
1)物理层
处理信号通过介质的传输。
以比特流形式发送。
服务访问点:网卡接口
2)数据链路层
在不可靠的物理介质上提供可靠传输,包括物理寻址、成帧、流量控制、差错校验、数据重发。(不包括拥塞控制)
数据封装成数据帧。
服务访问点:MAC(网卡)地址
3)网络层
控制报文通过网络的路由选择。
数据封装成分组。
服务访问点:IP地址
4)传输层
提供应用进程间的逻辑通信(通过端口号),即端到端的通信。
将数据分割为报文。
服务访问点:端口号
5)会话层
两个主要服务:会话管理和同步,使用校验点可使通信会话失效时从校验点继续恢复通信,实现数据同步。
6)表示层
数据的格式转换及压缩等。
7)应用层
提供各种应用协议,为用户和网络间提供接口。
服务访问点:用户界面
总结:
1)包含流量控制的层:2、3、4
二. OSI与TCP/IP不同
1)OSI在网络层提供无连接/有连接的服务(传输层仅支持面向连接),而TCP/IP在传输层提供无连接/有连接的服务(网络层仅支持无连接)。
三. 协议
协议要素:
语法:“如何讲”,传输数据格式
语义:“讲什么”,要完成的功能
时序(同步):信息交流的次序
欢迎访问我的个人博客(515code-实验室):https://www.515cod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