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可视化:清晰呈现与受众设计
1. 数据可视化的基础要点
在自行探索数据时,我们有一定的自由度。但如果想仅依据图表得出可付诸行动的见解,就必须确保看到的是正确的信息,避免因数据可视化不准确而做出错误决策。当向他人展示图表或公开发布时,准确呈现数据是我们的责任,要区分元素、突出重点并进行注释说明。
同时,在转换多个数据集时,要确保数据具有可比性,包括是否来自同一来源、方法是否相同以及估计值的不确定程度等。若不确定,应进行核实,因为错误的计算可能导致错误的结论。
2. 设计数据可视化的常见误区
很多人在探索数据和制作清晰简洁的图表方面有经验,但在向广泛受众展示结果时,往往只是简单地将原始图表放入报告或发布在线,假定受众能像自己一样理解数据,然而实际并非如此。在为受众设计可视化时,需考虑受众的知识水平、未知内容以及我们希望他们了解的信息,还有他们如何阅读和解读图表。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误区:
- 追求新颖图形形式 :有人认为传统的可视化形式(如条形图、饼图等)难以吸引读者,总是追求新颖的图形形式。但可视化的重点应是有价值的数据,应先从数据出发进行探索,再展示结果,而非先确定可视化形式再套入数据。例如元素周期表,其布局由元素数据决定,若随意替换数据套用该结构则无意义。新颖图形可以尝试,但不能为了独特而使其难以阅读或毫无意义,要利用数据的独特性或相关性。
- 可视化一切数据 :并非所有数据都需要可视化。有时表格或直接展示数字更好,当数据量很大时,可视化简单的汇总数据可能比展示每个数据点更有意义。比如举办筹款活动,人们可能只关心总筹款额,而非每笔捐款的详细信息。当数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930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