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R 模式文档化:概念、规则与实践
在数据库设计与管理领域,E-R(实体 - 关系)模式是一种强大的工具,用于描述复杂的数据结构和关系。然而,仅仅依靠 E-R 模式本身往往不足以全面、详细地表达应用程序的所有方面。本文将深入探讨 E-R 模式的文档化,包括其用途、局限性,以及如何通过业务规则和文档技术来完善 E-R 模式的描述。
1. E-R 模式的用途与局限性
E-R 模式具有多种用途,除了用于设计之外,还可用于文档记录、描述现有信息系统的数据,以及在应用程序需求变更时,帮助确定系统需要更改的部分和具体的修改内容。
然而,E-R 模式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 概念含义不明确 :在 E-R 模式中,通常只显示各种概念的名称,这可能不足以解释其确切含义。例如,“PROJECT”实体可能指公司内部项目,也可能指公司参与的外部项目。
- 属性表示困难 :当模式特别复杂时,可能无法以易于理解的方式表示各种概念的所有属性。例如,在不降低模式可读性的情况下,很难为“EMPLOYEE”实体添加其他属性。
- 表达能力有限 :在某些情况下,无法通过 E-R 模型提供的构造来表示数据的某些属性。例如,员工只能担任其所属部门的经理,以及员工的工资不能高于其部门经理的工资等属性,无法直接在模式中表达。
2. 业务规则
业务规则是信息系统分析师用于描述无法通过概念模型直接表达的应用程序属性的工具之一。业务规则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 概念描述 :对与应用程序相关的概念进行精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