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块链技术与加密货币在卫星网络认证协议中的应用
1. 认证协议的安全性
1.1 防假冒攻击
在卫星认证的三个阶段,用户对卫星认证请求的首次响应需用其私钥加密。攻击者若想通过认证,必须知晓正确私钥的具体内容,但这几乎无法实现。而且,攻击者在快速访问认证或切换认证阶段,没有能力伪造合法用户的有效签名,也就无法构造认证请求。在卫星端,若有攻击者试图假冒卫星,在没有正确卫星私钥的情况下,无法伪造会话密钥的有效签名。即便重放之前的有效响应,由于有效时间戳检查和无法解密会话密钥,也会在认证过程的后续步骤中失败。因此,该协议能有效抵御假冒攻击。
1.2 防拒绝服务攻击
该协议在认证时,首先检查当前用户身份是否有效,然后用与该身份相关的公钥加密响应信息。若遭遇拒绝服务攻击,由于攻击者没有相应私钥,协议不会继续进行,卫星不会为其分配相关服务资源,攻击者与卫星之间的安全通道也无法建立。所以,此协议能抵抗拒绝服务攻击。
1.3 其他安全性分析
该协议不使用验证表或智能卡,因此不存在被盗用验证表或智能卡的攻击威胁。同时,区块链能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完整性、一致性和可追溯性,使认证更高效、更安全。不过,基于身份的加密(IBE)要求完全信任密钥生成中心(KGC),这可能存在潜在安全问题。但考虑到用户需在 KGC 注册信息以获取服务,假设 KGC 是可信的是合理的。
2. 分布式公钥基础设施(DPKI)
2.1 背景与问题
在现有协议中,尽管认证过程不涉及 KGC,但它仍是密钥管理的中心,能计算所有用户的私钥。一旦 KGC 被黑客攻击,整个系统的安全性将受到威胁。虽然有一些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