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区域间金融交易网络分析的银行分销网络发展策略研究
1 引言
近年来,国内银行为了制定具有竞争力的销售策略,纷纷开设新的分行。例如,截至2007财政年度7月,韩国产业银行新设分行39家,全国农业协同组合联合会新设38家,国民银行新设26家,韩亚银行新设21家。银行的分行策略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开设新分行,二是搬迁现有分行。但无论哪种形式,分行的选址都是至关重要的问题,因为分行是银行销售的前线,直接关系到银行的发展。
银行在选择分行位置时,会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如收入水平、分行功能、竞争状况、土地价值、发展潜力以及金融机构数量等。在方法上,银行会采用和开发各种数学模型,或不断尝试应用新方法,如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引入。
本研究尝试通过基于客户交易数据的网络分析,来探究影响分行选址的因素,旨在为以往的研究提供新的方法视角,同时为未来的银行分销网络策略制定提供参考。
2 理论背景
2.1 银行分销网络选址的前期因素研究
好的选址能够吸引更多客户,从而增加潜在销售额。早在20世纪初,就出现了选址理论,该理论旨在寻找能实现利润最大化的理想店铺位置。20世纪40年代,对店铺商业区域的广泛特征评估和城市市场份额的测量成为研究焦点,推动了选址理论的复兴。50年代,相关研究进一步快速发展。
通过对二战后美国郊区购物中心的研究,产生了许多关于客户选择零售店特征的理论。基于这些研究,Nelson指出人口、收入、分行功能、竞争、土地价值和未来发展潜力等是决定选址可行性的重要因素。此外,Huff提出交通时间和交易商品类型也是影响因素,Kim的研究则强调了地理位置的地理特征的重要性,促使GIS分析被应用于选址考虑中。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21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