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部动作捕捉全解析
1. 面部动作捕捉概述
面部是人体中部分随意肌附着于其他肌肉而非骨骼的唯一部位。大部分面部肌肉细小、纤薄、呈层状分布,并嵌入脂肪组织中。由于面部动作十分微妙,面部表情的动作捕捉几乎完全依靠光学系统来完成。通常会使用用于假睫毛或假发的低敏胶水,将直径为 2 到 3 毫米的小标记粘贴在捕捉对象的脸上。
若高端系统配备足够数量的高分辨率相机,便能够在一个足够大的捕捉空间内,同时捕捉全身动作和面部表情,让捕捉对象可以自由活动。不过,多数光学系统是在一个较小的捕捉空间内,将面部表情与身体动作分开进行捕捉的。具体做法是,在坐着的捕捉对象周围放置相机。面部数据会通过去除头部运动来进行“稳定化”处理,从而分离出由皮肤下的面部肌肉引起的面部皮肤局部位移。处理后的稳定数据会应用到面部绑定上。
2. 面部解剖结构
2.1 颅骨与面部骨骼
我们的头部容纳着最重要且不可替代的器官——大脑,以及所有五种感官的感觉器官(眼睛用于视觉、耳朵用于听觉、舌头用于味觉、鼻子用于嗅觉、皮肤用于触觉)。人类颅骨由 8 块颅骨和 14 块面部骨骼组成,其形状决定了个体的外貌特征。这 22 块颅骨共同形成了多个腔体,最大的腔体用于容纳大脑,较小的腔体则用于容纳眼睛、耳朵、鼻子和嘴巴。
颅骨中呈圆顶状的部分是颅盖骨,它由八块骨板构成。未出生婴儿的骨板尚未融合,这样在通过狭窄的产道时头部能够变形。触摸新生儿的头顶,能感觉到一个柔软的部位,靠近头部后方还有一个较小的柔软部位。较小的那个在出生几个月后会闭合,而较大的那个则会一直保持柔软,直到大约 2 岁。额骨形成了眼睛上方脸部的上半部分,在颅骨中对脸部特征起着最为重要的作用。眉弓是眉毛下方的一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