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灵美文
antswallow
这个作者很懒,什么都没留下…
展开
-
我们三十以后才明白
我们三十以后才明白 作者:jv9 来源:博客园 时间:2009-06-17 阅读:1038 次 原文链接 [收藏] 摘要:作为一个30岁的程序员,时常会回忆自己的过去,我也不例外,虽然我身在海外,我相信还是会有很多国内的IT朋友和我的想法相同: 当我们懂得珍惜时光的时候,已经发现自己不再年轻. 三十岁,才慢慢的转载 2009-08-03 16:26:00 · 597 阅读 · 0 评论 -
见面三分情
[见面三分情]是人人都能上口的一句话,我不知道外国是不是有类似的话,不过外国有没有这句话不重要,因为我们绝大部份时间都和中国人相处,所以你一定要对这句话有所了解,并且善加运用。 这句话是中国人创造出来的,而流传千百年后,这句话不但没有消失,反而人人能讲,可见这句话转载 2011-09-19 12:56:24 · 1675 阅读 · 0 评论 -
做老板还是做领袖
<br />做老板还是做领袖<br />李嘉诚<br /><br /> <br />领袖领导众人,促动别人自觉而甘心地卖力;而老板却只懂支配众人,让别人感到渺小。<br /><br />从1950年数个人的小型公司到今天全球52个国家超过20万员工的企业,掐指一算,我的公司已经55年了。我不敢和那些管理学大师相比,我没有上学的机会,一辈子都努力自修,苦苦追求新知识和学问。<br /><br />翻查字典,“艺术(Art)”的定义可简单归纳为人类发自内心的创作、行为、原则、方法或表达,一般带美转载 2010-06-02 20:19:00 · 646 阅读 · 0 评论 -
可以让你少奋斗十年的工作经验
第一:不要认为停留在心灵的舒适区域内是可以原谅的。 每个人都有一个舒适区域,在这个区域内是很自我的,不愿意被打扰,不愿意被push,不愿意和陌生的面孔交谈,不愿意被人指责,不愿意按照规定的时限做事,不愿意主动的去关心别人,不愿意去思考别人还有什么没有想到。这在学生时代是很容易被理解的,有时候这样的同学还跟“冷酷”“个性”这些字眼沾边,算作是褒义。然而相反,在工作之后,你要转载 2009-10-12 10:07:00 · 533 阅读 · 0 评论 -
35岁以前做好下面10件事
35岁是青春的后期,35岁以后是收获的季节,如果你没有资格说这句话,你将会憎恨自己。所以在35岁以前,在烂漫蓬勃的青春年华里,你最好把下面十件事做好: 第一,学会本行业所需要的一切知识并有所发展。已故零件大王布鲁丹在他35岁时,已经成为零件行业的领袖,并且组建了年收入达千万美元的海湾与西部工业公司。每个人在年轻时都可能有过彻夜不眠、刻苦攻读,这在20岁甚或30岁都没有问题,但到了35岁转载 2009-10-09 19:51:00 · 735 阅读 · 0 评论 -
打个五折先 - [在路上]
版权声明:转载时请以超链接形式标明文章原始出处和作者信息及本声明http://yeka.blogbus.com/logs/41427339.html 水木丁的这篇《小团圆》书评,是我看到的评论中写的最好的。相比之下,豆瓣上的许多评论都是扯淡,但我还是不免受了扯谈的影响。可见还是欠缺一份清醒。http://blog.sina.com.cn/s/blog_55d4fc8转载 2009-06-28 15:13:00 · 583 阅读 · 0 评论 -
史玉柱经典语录
1.要重视建立销售手册2.凡是先做试点,风险才低。3.找到自己的细分市场。4.不要总想着同竞争对手对立,而是要想办法让自己弥补竞争对手的不足。5. 如果没有价格上的优势与技术上的绝对优势,千万不要进入红海市场,否则你会必输无疑!6.抓住关键环节,重点抓好市场调研。7.与其改变消费者固有的想法,不如在消费者已熟悉的想法上去引导消费者。8.要改变消费者固有的想法,比登太阳还转载 2009-06-26 15:12:00 · 528 阅读 · 0 评论 -
随摘
马云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就是他那张嘴。 一张嘴能做什么事,三件事: 人才、客户、资金 这是怎么做到的呢,我用一张图表分析下: http://img.0771.com/20084/1313364921292.jpg 当然,世界上能说的人很多,但成功的人却很少,为什么?因为马云的嘴后面是他那颗并不大的脑袋。潘长江说过,浓缩的才是精华,这话也适用于马云。原创 2009-06-26 15:10:00 · 412 阅读 · 0 评论 -
技术以外的功夫
记得看过冯仑的“赚钱以外的功夫”有感而发,写写我们IT人技术以外的功夫。 有时候发现做技术做长了,很多的人的性格都会发生变化,变得内向,变得封闭。有的会发现市场团队的开会,大家都你一言我一语,踊跃发言,争相斗艳。而有的时候程序员开会要么一声不吭,要么就会变成牢骚会,这需求不好,那个做法不对。 我们为何不换个角度看问题或者处理问题呢:我觉得如果这么做可能更好,如果那么做可以避免转载 2009-06-25 18:07:00 · 412 阅读 · 0 评论 -
累与不累之间 - [明白人儿]
版权声明:转载时请以超链接形式标明文章原始出处和作者信息及本声明http://yeka.blogbus.com/logs/33627523.html 今天上午,在一次1小时的全员例会上,两位同事分别朗读了余晟的这篇博客:累与不累之间。余晟和未鹏,都是年纪轻轻(82/83出生的)就能把好些事情想明白且有行动的人。已经比很多人从容,但还是不停地反思,不停地给转载 2009-06-08 11:59:00 · 645 阅读 · 0 评论 -
生活方式简单,生活内涵丰富
版权声明:转载时请以超链接形式标明文章原始出处和作者信息及本声明http://yeka.blogbus.com/logs/34285724.html 大前研一在《思考的技术》中提及一个细节,同事也比较津津乐道:他一次买很多件衬衣和裤子,还有皮鞋,这样免去了不断为此类事情操心的时间,能集中精力去做系统思考。我认识的所有喜爱思考的人(包括我父母在内),生活都比较简单,但转载 2009-06-05 19:06:00 · 1060 阅读 · 0 评论 -
禅宗小故事
有一个公差,他去办案,押解一个和尚,要到很远的地方去交差。上路之前,交给他的这个上司告诉他:路上你一定要带好几样东西,都不能丢。所以他就每天都清点几样东西。第一样,是他带的包袱,因为路远,他们的寒衣盘缠都在里面,这个得在。第二,他得带公文,因为这个代表着一个交接,公务的终结。第三,他得点这个和尚在不在,因为他得把和尚押到位。第四呢,他得看自己在不在,我也在才能上路。所以这个公差每天上路的时候点四样原创 2011-11-16 22:42:50 · 1112 阅读 · 0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