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中高效节能数据通信的创新算法与实现
1. 网络模型与问题描述
在物联网(IoT)网络中,我们用图 $G(V, E)$ 来表示网络结构,其中 $V$ 代表节点集合,$E$ 代表节点之间的连接。对于任意节点 $v \in V$,$Nbr(v)$ 表示其邻居节点集合。每个节点配备了小范围摄像头,通信范围为 $R$,并且可以通过 RSSI、TOA 或 TDOA 等测距技术确定与直接邻居节点的距离,但节点本身并不知道自己的位置。
网络主要由以下几部分组成:
- 中央节点(ς) :若节点 ς 的图中心性最大,则称其为中央节点。
- 边界节点(B - N) :位于网络图 $G$ 关键位置的节点。
- 网络边界 :算法第一阶段后,由边界节点形成的虚拟圆圈。
- 内部节点(I - N) :位于网络边界内且不是边界节点的节点。
问题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从集合 $Min(B - N) \in V$ 中找到位于网络最关键位置的 IoT 节点,并在图 $G(V, E)$ 中检测到与所有节点距离最小的中央节点;二是找到与中央节点距离最大的节点,并为它们分配虚拟坐标,以形成用于数据通信的虚拟覆盖坐标。主要贡献是开发基于图中心性(ς)的分布式算法来检测虚拟坐标,利用中央节点和三角学的简单余弦规则找到物联网网络的边界,并将这些算法部署在 RPL 协议上。
2. 算法工作原理
提出的方法主要思路是先检测边界节点,然后利用图中心性为这些边界节点(B - N)分配虚拟坐标。在分配虚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1028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