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命自主武器系统:发展、争议与人类控制的挑战
1. 自主武器的崛起与关注
自主武器及其国际监管问题近年来发展显著。21世纪初,这还只是学术领域的小众关注点,但不到十年,就登上了联合国军控议程。2013年联合国开始关注时,武器系统的自主性尚处萌芽阶段,当时的监管行动大多具有预防性。“致命自主武器系统”(LAWS)这一术语也在联合国背景下逐渐普及。
自主武器引发了媒体和公众的广泛兴趣,相关报道常伴随着《终结者》中引人注目的金属笑脸。同时,它也吸引了多个学术领域的关注,包括工程学、计算机科学、国际人道法、国际人权法、道德哲学、军控和国际规范发展等。
武器自主性被广泛认为是军事领域的重要发展,有人将其描述为继火药和核武器之后的“第三次战争革命”,也是人工智能在军事领域最具影响力的应用。就像过去军队热衷于采用蒸汽机、电力和电子技术一样,如今他们希望从人工智能的变革潜力中获益。
人工智能是一个宽泛的概念,没有统一的定义,其标准也在不断变化。简单来说,人工智能可实现以前需要人类智能才能完成的任务自动化。
2. 武器自主性的定义与体现
“致命自主武器系统”这一术语虽不准确,但已被广泛使用。从功能角度理解武器自主性,在学术文献和外交辩论中得到了广泛认可。美国和国际红十字委员会(ICRC)都采用了这种理解方式。
从功能主义观点看,武器自主性指机器在系统运行中执行特定功能,而无需严格区分“自主性”和“自动化”。例如,自动驾驶汽车的国际标准将驾驶自动化分为六个级别,其中五级被描述为车辆完全自主。
在军事行动中,自主性体现在“杀伤链”或“目标瞄准周期”的各个环节,包括发现、锁定、跟踪、选择和攻击目标,以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42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