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火墙指南:设计、功能与运行模式解析
1. 防火墙基础概述
防火墙是网络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即使是配置基本的防火墙,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抵御恶意软件攻击。很多攻击者可能因知识或时间有限,反复使用常见的攻击手段,只要防火墙配置得当,能够检测到这些攻击模式,就能阻止大部分攻击,比如应用代理防火墙就能防止远程缓冲区溢出攻击。
不过,不能认为有了防火墙就无需其他安全措施。防火墙应与其他安全机制协同工作,根据要保护的网络规模和数据价值,可以选择商业现货(COTS)防火墙或定制的网络防御方案。COTS 解决方案虽然成本较低,但存在广泛使用导致的已知漏洞问题;而大型组织通常采用定制方案。此外,许多消费级解决方案提供“套件”产品,集成防火墙、防病毒和日志系统,比单一防火墙能提供更强的防御能力。
2. 防火墙功能解析
2.1 主要目标
防火墙设计通常有几个主要目标:
- 阻止恶意流量 :理想情况下,只允许特定的、经过批准的流量通过,同时自身要足够安全,不被攻破。多数专家认为,最安全的设计是默认拒绝所有流量,然后为受信任的流量设置例外。
- 保证速度 :防火墙不仅要能分析流量,还应让批准的流量以网络速度传输。为提高速度,一些防火墙会缓存常用的外部资源,如网页内容,减少对外部网络的访问,从而减轻自身负载。
- 增强隐私 :防火墙可应用于内部网络,通过安装多个防火墙将受保护区域划分为不同网段,隔离高安全级别的区域,防止内部用户未经授权访问。此外,防火墙还能充当警报系统,但这一功能现在多由入侵检测系统(IDS)承担。 <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1679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