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与文化遗产领域中工业 4.0 的影响:人工智能与语义网技术助力互操作性和数据使用
1. 引言
工业 4.0 这一概念起源于制造业,正逐渐渗入建筑行业,带来了深刻变革。像产品生命周期管理(PLM)、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3D 打印等技术和理念,都对建筑行业产生了重大影响。工业 4.0 意味着工业领域的数字化和自动化不断提升,以及创建数字价值链以促进产品、环境和商业伙伴之间的沟通。
建筑信息模型(BIM)被视为建筑行业数字化进程的核心手段,它在技术和组织层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信息模型能够增强沟通能力,符合工业 4.0 的发展方向。然而,建筑产品的复杂性和独特性,使得在定义标准语义结构时面临困难,进而限制了沟通流程。此外,建筑供应链缺乏地理和组织上的紧密联系,也加剧了这一问题。因此,互操作性成为了关键因素。
虽然国际建筑信息互用联盟(BuildingSmart)开发的工业基础类(IFC)标准,是建筑领域共享信息模型的参考标准,但它存在一定局限性,无法涵盖房地产开发和维护过程中的所有元素和信息。一些研究尝试将专家系统和机器学习技术应用于 IFC 模型,但这些研究仍受限于 IFC 的语义结构,只能部分解决问题。
在既有建筑,尤其是历史建筑的语义表示方面,问题更为突出。近年来,BIM 在历史建筑维护中的应用受到了广泛关注,但相关实验也暴露出了诸多问题。例如,米兰大教堂尖顶的表示需要整合 3D 模型、外部数据库和摄影目录等多个信息源,但几何模型缺乏对象分类和规则关系,且所有信息都通过外部手段管理,缺乏共享的本体结构。此外,商业 BIM 软件在处理既有建筑,特别是历史建筑时,也存在诸多不足。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从 21 世纪初开始,研究人员开始探索使用语义网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