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脑部结构与超声成像解读
1. 新生儿脑部基本结构概述
1.1 囟门
新生儿的囟门是颅骨尚未完全闭合的区域,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后囟与前囟类似,都是“软点”,但后囟位于颅骨后部。在正常新生儿中,后囟骨化速度比前囟快,足月儿通常在出生后约 8 周骨化。后囟在通过前囟难以清晰观察后颅窝附近病变时,能发挥重要作用。而前囟和后囟过早闭合可能提示潜在问题。
1.2 脑室
脑室是脑内的腔隙,脑脊液在其中循环。脑部共有四个脑室,包括两个侧脑室、第三脑室和第四脑室。脑脊液由脉络丛产生,它是一种源自软脑膜的特殊血管网络,位于脑室内。脑脊液不断在脑室和蛛网膜下腔循环,起到缓冲和营养物质分配的作用。
1.3 脑部主要组成部分
- 大脑 :是人体中枢神经系统最大的部分,重约 3 磅,由神经和支持组织构成。主要包括大脑、小脑和脑干。大脑又分为左右对称的大脑半球,通过胼胝体相连。大脑半球在功能和结构上分为额叶、顶叶、颞叶和枕叶。
- 小脑 :是脑部第二大部分,位于小脑幕下方、脑桥和延髓后方。由双侧对称的半球通过蚓部相连。
- 脑干 :包括中脑、脑桥和延髓,连接大脑半球和脊髓。
2. 脑室大小测量
2.1 侧脑室测量
侧脑室体部的测量有两个重要指标:一是从侧壁到侧壁的测量,此测量为垂直于脑室最长轴的最宽线,应不超过 4mm;二是从中线到侧脑室最外侧的水平距离,应不超过 12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