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管理理论丛林:借鉴中国智慧
1. 管理理论丛林现状与根源
现代管理虽与人类历史几乎等长,但在过去两百年里,生产力随现代管理取得了巨大发展。然而,管理理论却处于一种混乱的“丛林”状态,不同人对管理理论存在诸多不同且不成熟的观点。有人将各种管理理论分为管理过程学派、经验或案例研究学派、人类行为学派、社会系统学派、决策理论学派和数学学派等六个学派,呼吁人们走出这一理论丛林。
理论的混乱实则源于管理思维的无序。西方尤其是美国拥有丰富的管理思想和理论,但缺乏足够深厚的文化根源来滋养它们。当这些思想和理论超越技能层面发展时,其文化根源便难以支撑,这里的文化根源指的是民族精神。民族精神的缺失导致了管理理论丛林的混乱以及全球金融危机。
2. 西方管理思想的哲学线索
2.1 理性主义
理性主义是西方哲学和思想的主流,认为人类推理是知识的来源,其推理具有逻辑性、系统性和规范性。它可追溯到古希腊“水是万物之源”的思想,历经经验理性主义、天才理性主义和科学理性,最后发展为机械理性、工具理性和数学理性。理性主义的科学思想是还原论,它将高级运动简化为低级基本运动,认为各种现象可归结为一组基本独立元素,通过研究这些元素可推导出现象的本质。分析方法是其重要研究方法,公理化方法最能代表还原论。基于理性主义的管理理论和思想以“工作”为中心,遵循理性逻辑寻找管理的客观规律,强调理性决策、合格标准的管理、有序稳定的组织结构、明确的责任分配、严格的规章制度、财务激励和纪律控制。泰勒主义 - 科学管理和韦伯提出的官僚制理论都属于理性管理理论。二战后,运筹学的成功以及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为科学管理提供了方法论基础和技术支持,数学学派、社会系统学派、系统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3026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