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动控制原理
Allure_07
这个作者很懒,什么都没留下…
展开
-
自动控制原理(7)——系统时间响应的性能指标、时域性能指标、一阶系统响应、二阶系统响应
一、动态过程和稳态过程1、动态过程(过渡过程或瞬态过程)在典型输入信号作用下,系统输出量从初始状态到最终状态的响应过程。当r(t)=1(t)时,系统响应可能为:2、稳态过程(稳态响应)在典型输入信号作用下,当t→∞时的系统输出。它表征系统输出最终复现输入量的程度,用稳态性能指标描述3、动态性能与稳态性能动态性能:阶跃输入对系统来说是最严峻的工作状态。如果对于阶跃输入,系统的动态性能满足要求,那么系统在其他形式输入时,动态性能通常仍能满足要求稳态性能:描述稳态性能的一种性能指标是.原创 2020-06-07 15:37:03 · 36292 阅读 · 1 评论 -
自动控制原理(6)——结构图等效变换准则及应用、信号流图、梅逊公式
自动控制原理(6)——结构图等效变换准则及应用、信号流图、梅逊公式一、结构图等效变换准则1、等效原则对结构图的任一部分进行变换时,变换前后输入输出的数学关系保持不变2、串联连接n个方框依次串联的等效传递函数,等于n个方框的传递函数的乘积3、并联连接并联连接的等效传递函数,是这些方框的传递函数的代数和n个方框并联的等效传递函数,等于n个方框的传递函数的代数和4、反馈连接5、综合点的前后移动引出点后移,在移动的支路上除以引出点跨越的方框的传递函数引出点前移,在移动的支路上乘原创 2020-05-21 18:43:22 · 7894 阅读 · 0 评论 -
自动控制原理(5)——结构图的绘制
自动控制原理(5)——结构图的绘制结构图:对控制系统信号间的函数关系和传递关系的图形表达,又称为方框图、方块图为什么引入结构图?原理图能够反映系统的物理结构,但缺少系统中各变量间的定量关系微分方程和传递函数模型,都是用数学表达式来描述输入和输出间的定量关系。但是它们都不能反映系统内部信号间的关系引入结构图的优点一方面可以向原理图一样直观的表明内部的连接关系,体现信号的流动情况另...原创 2020-03-25 17:05:01 · 7577 阅读 · 0 评论 -
自动控制原理(4)——传递函数、典型环节的传递函数
自动控制原理(4)——传递函数、典型环节的传递函数微分方程模型优点:是时间域的数学模型,比较直观,它用时间域的方式,描述系统输入和输出变量之间的关系 在给定初始条件和输入信号后,借助计算机可以迅速而准确地求出输出响应缺点:不便于分析结构或参数变化对系统性能的影响微分方程的方法研究控制系统对于参数变化或结构形式的改变的分析具有局限性一、传递函数复数...原创 2020-03-20 17:00:54 · 72717 阅读 · 3 评论 -
自动控制原理(3)——数学模型的引出
1、数学模型:描述系统(或环节)的输出变量与输入变量(或内部变量)之间关系的数学表达式2、建立控制系统数学模型的原因:以便定量的给出系统中一些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从而对控制系统进行各种分析和设计,包括稳定性和动态响应的性能分析3、数学模型的形式代数方程:反映系统静态关系微分方程/偏分方程:连续系统,系统输入输出之间的动态关系差分方程:离散系统4、建立数学模型的方法机理建模:根据...原创 2020-03-18 16:09:43 · 1238 阅读 · 0 评论 -
自动控制原理(2)——自动控制的类型、基本要求
一、自动控制的类型原则:不遗漏,不重叠1、按输入信号的变化规律分定值控制:参考输入为一个恒定的值(速度控制系统、液位控制系统)程序控制:参考输入为一个已知的时间函数(飞思卡尔智能小车,热处理过程)随动控制:参考输入为一个随机变化的函数(雷达天线跟踪系统)2、按系统中传递信号的特点分连续系统:系统中传递的信号都是时间轴上连续的信号,描述对象的数学模型是微分方程(电动机速度控制系统...原创 2020-03-17 11:07:24 · 3873 阅读 · 0 评论 -
自动控制原理(1)——绪论基本概念
自动控制原理(1)——绪论/基本概念一、基本概念控制:所谓的控制,就是使某个量或某些量按一定的规律变化,这里的某个量或某些量,称为被控制量自动(Automatic):不需要人参与的行为自动控制(Automatic Control):在脱离人的直接干预下,利用控制装置使被控对象按照预定的规律运行系统(System):由若干部分组成的一个整体,其各自部分相互配合实现某一特定的目的自动控制系...原创 2020-03-14 16:13:02 · 1165 阅读 · 0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