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深度学习的地震记录中地震波初至识别
1. 引言
地震记录由三个分量组成,用于记录不同方向的波形。当地震发生时,地球内部会传播两种地震波,即P波和S波,P波总是比S波先到达。本文聚焦于如何从地震记录中有效识别P波和S波的初至。
许多自动拾取方法被提出,但这些方法面临三个主要挑战:
- 对噪声敏感,处理低信噪比(SNR)数据时性能不佳。
- 手动设计的波形属性可能无法充分利用序列中的信息。
- 需要大量手动调整参数的工作。
随着神经网络的发展,一些利用人工神经网络(ANNs)的自动拾取方法出现,但这些方法仍需设计输入属性,且未充分利用地震数据的序列特征。
为解决上述挑战,本文提出了一个深度神经网络框架,将拾取初至问题转化为序列标记问题,通过该框架同时确定P波和S波初至的大致范围,从而提高现有拾取方法的性能。本文的主要贡献包括:
- 将拾取初至问题转化为序列标记问题,以捕捉序列数据的时间关系。
- 提出基于深度学习的通用框架,该框架以波形数据为输入,输出指示P波和S波初至大致范围的状态序列,进而精确拾取初至。
- 在两个真实世界的数据集上进行了广泛实验,结果表明该框架优于现有方法。
2. 相关工作
2.1 现有初至拾取方法
- 短期平均与长期平均比值法(STA/LTA) :基于信号特征函数的短期平均值(STA)与长期平均值(LTA)的比较,当STA/LTA比值超过阈值时,该点被视为波的初至。
- 自回归赤池信息准则法(AR - A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