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智能体系统(Multi-Agent System)已成为大模型应用的核心架构方向之一。在 Agent 工程迈向自动化、模块化的进程中,OpenAgents 与 AutoGen 成为两大主流的开源框架。本文将系统对比它们的设计理念、协议机制、插件系统与典型应用,帮助开发者做出清晰的选型判断。
一、背景:为什么 Agent 是构建智能系统的关键?
在 LLM 应用从「对话机器人」向「任务执行体」演化过程中,单模型已无法胜任复杂任务链。
Agent 系统的关键特征是:
-
拥有“角色”与“目标”
-
具备“工具使用”能力
-
可以“协同对话”达成复杂任务(如写代码+调试+部署)
于是,出现了基于大模型的 Agent 协议与调度框架:OpenAgents 与 AutoGen。
二、OpenAgents:LangChain 团队主导的插件生态系统
OpenAgents 是 LangChain 团队提出的开源 Agent 编排协议,强调模块间的通用通信、标准化 API 接口与插件可重用性。
架构特点
-
基于 OpenAI Function Call 协议(JSON Schema)
-
每个 Agent 暴露“功能说明文档”
-
Agent 间通过工具调用 + 对话上下文协作
-
与 LangChain 生态深度集成
功能组件
-
agenthub
: 存放标准化 Agent 实现(如浏览器、SQL 查询器、代码执行器) -
agent_protocol
: 定义统一的 Agent 能力注册与调用协议 -
agent_server
: 运行独立 Agent 服务,暴露 REST 接口
示例
一个 OpenAgent 插件暴露如下描述:
{
"name": "python_executor",
"description": "运行 Python 代码块",
"parameters": {
"type": "object",
"properties": {
"code": { "type": "string" }
}
}
}
任何支持 Function Calling 的 LLM 都可调用它。
适用场景
-
搭建基于插件体系的 Agent 生态
-
与 LangChain 构建的工具链互操作
-
多模型/多 Agent 通信标准化
三、AutoGen:微软推动的多智能体协作系统
AutoGen 是由 Microsoft Research 推出的多智能体实验平台,强调多 Agent 之间通过自然语言进行任务协商与协同。
架构特点
-
强调 Agent 的“对话驱动任务执行”
-
每个 Agent 拥有角色 + LLM + 工具 + 记忆体
-
提供 GroupChat 机制模拟群体协作
-
强调“可观察”、“可中断”、“可控制”的调度系统
核心组件
-
AssistantAgent
: 以 LLM 为基础的通用 Agent -
UserProxyAgent
: 可接入人类或其他代码模块作为“人类代理” -
GroupChatManager
: 协调多 Agent 会话、信息流与输出聚合 -
FunctionCallingAgent
: 专为 OpenAI Function 构建的工具化 Agent
示例
from autogen import AssistantAgent, UserProxyAgent, GroupChat, GroupChatManager
user = UserProxyAgent("User")
coder = AssistantAgent("Coder")
tester = AssistantAgent("Tester")
group = GroupChat(agents=[user, coder, tester])
manager = GroupChatManager(group)
manager.run("请为我生成一个 Flask 应用并测试首页")
适用场景
-
构建“任务驱动型”的 Agent 编排流程
-
多角色自动协商、问询、复查任务结果
-
快速测试多 Agent 协作流程(如编程、数据分析、规划)
四、对比分析表
维度 | OpenAgents | AutoGen |
---|---|---|
设计理念 | 插件注册、统一协议 | 多 Agent 自主对话协作 |
通信协议 | Function Calling (JSON Schema) | 自然语言 + 内部 Message 格式 |
插件系统 | 强(AgentHub) | 弱(需开发者自定义) |
调度控制 | 调用链明确、结构化 | 对话驱动、需配置 Manager |
多 Agent 管理 | 自定义调用链 | GroupChat 自动调度 |
LLM 支持 | 任意支持函数调用模型 | OpenAI 优先,支持 HuggingFace |
开发门槛 | 中(依赖 LangChain) | 初期低,复杂流程需管理器设计 |
社区生态 | LangChain 社区插件丰富 | 微软社区主导,重研究场景 |
五、推荐场景与选型建议
✅ 选择 OpenAgents,如果:
-
希望构建插件化 Agent 平台
-
强调组件之间能力注册与复用
-
已使用 LangChain 构建主框架
-
目标是构建“LLM 工具商店”类项目
✅ 选择 AutoGen,如果:
-
想构建多角色协作型任务系统(编程、多轮问答、交叉验证)
-
以科研、原型开发为主,重视灵活性与模拟复杂协作
-
任务流程不清晰,需 Agent 自主探索流程
六、混合使用可能吗?
完全可以。
比如:
-
用 OpenAgents 构建工具插件系统(如 SQL、Python、搜索)
-
用 AutoGen 管理对话协作(如多 Agent 对任务的探讨)
-
通过 Function 调用将两者连接成统一调度系统
关键在于:把 Agent 看作服务,把对话看作协议。
七、结语:Agent 工程迈入操作系统时代
OpenAgents 与 AutoGen 的对比,本质上是“插件注册 vs 协作对话”的设计哲学之争。
随着 Agent 编排走向通用化、系统化,我们需要的不仅是“更聪明的模型”,而是“更可靠的调度与连接协议”。未来,开源 Agent 系统将像微服务平台一样分层搭建:
-
基础层:LLM + 工具调用能力
-
通信层:函数协议 / 对话协议
-
协调层:调度系统 / 任务规划器
-
应用层:领域 Agent、用户前端、权限管理
OpenAgents 与 AutoGen 就是其中两块重要拼图。
选择一个开源 Agent 框架,不是选择一个模型调用器,而是在为你的智能系统搭建“协作操作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