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室辅助装置用生物陶瓷的制备与特性
1. 生物陶瓷颗粒系统特性
1.1 一致性特性
颗粒系统在添加液体后会呈现不同的一致性,可分为颗粒固体、塑性体和液体悬浮液,这取决于水与粉末的比例。具体表现如下:
- 颗粒固体状态 :当向陶瓷粉末中加入少量水(通常低于 10%)时,颗粒接触点形成小弯月面,产生内聚毛细力,同时减少颗粒间摩擦,使颗粒聚集成小颗粒,可在剪切应力作用下变形,适用于干压成型。
- 塑性体状态 :水量增加到足以覆盖所有颗粒并填充空隙时,系统具有可塑性,能在剪切应力下连续变形并保持形状,适用于挤压、塑性压制等涉及材料塑性变形的工艺。
- 液体悬浮液状态 :水与粉末比例进一步增加,颗粒被越来越厚的液体层隔开,流动阻力减小,最终形成悬浮液或泥浆,可用于注浆成型等工艺。
除水与粉末比例外,颗粒大小分布、形状、粉末分散性、添加剂、pH 值和温度等因素也会影响颗粒系统的一致性。例如,粘土因含有天然有机化合物和特殊形状的颗粒,通常具有良好的可塑性;而合成粉末制成的技术陶瓷可能需要使用增塑剂才能表现出塑性。
1.2 致密化过程
固体破碎时会形成新表面,原子的化学键未完全满足,导致该区域能量增加,与吉布斯自由能相关:
[
\frac{\partial G}{\partial A}_{P,T,n} = \gamma
]
其中,(G) 是吉布斯自由能(J),(A) 是固体表面((m^2)),(\gamma) 是比表面能((J/m^2))。陶瓷粉末越细,表面储存的能量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47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