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性与序列标注:从基础到实践
在自然语言处理中,词性标注(Part-of-Speech Tagging,简称 POS 标注)是一项至关重要的任务。它旨在为文本中的每个单词分配一个词性标签,例如名词、动词、形容词等。由于许多单词具有多种词性,这使得词性标注成为一个具有挑战性的任务。本文将介绍如何使用机器学习技术自动进行词性标注,从简单的基线方法逐步过渡到更复杂的线性分类器和逻辑回归模型。
1. 词性歧义消解
在自然语言中,同一个单词可能具有两种或更多的词性,从而导致不同的形态分析或句法解释。例如,“can”这个词既可以是名词(如“a can of soup”),也可以是情态动词(如“I can swim”)。解决这种歧义,即只保留一个词性并丢弃其他词性,通常被称为词性标注或词性注释。
在儿童时期,我们可能通过考虑单词在句子中的上下文并应用规则来进行手动语法分析。例如,在“a can of soup”中,“can”前面是冠词,因此它是名词短语的一部分,所以“can”是名词。而在“I can swim”中,“can”前面是代词“I”,代词通常不会在名词之前,所以“can”是情态动词。
下面是一个更复杂的例子:“That round table might collapse.” 这个句子中的每个单词都有多种可能的词性,如下表所示:
| Words | Possible tags | Example of use | UPOS tags |
|---|---|---|---|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388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