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前言
本文主要聚焦多语种场景,从ZStack文档实践出发,围绕本地模型部署与精调、一站式AI翻译平台设计思路、实际建设难题与攻克等要点,向大家全面深入介绍ZStack AI多语种翻译平台建设的成功实践。关于中英场景的解读,可关注此前推送文章《云轴科技ZStack AI中英翻译平台建设实践》。
(二)本地模型部署与精调
同中英场景一样,构建AI多语种翻译平台,本地模型部署与精调是基石。当下,大语言模型(LLM)在通用翻译领域表现强劲,但面对企业级专业场景(如云计算软件文档),通用LLM在产品术语、技术语境、风格规范等处理上明显局限。为此,ZStack基于开源模型,通过系统化精调,打造高度契合产品特点和实际业务需求的本地翻译模型。
本地模型部署与精调涵盖以下五个关键环节:
1、数据准备
面对企业级多语种翻译对质量和成本的双重要求,ZStack设计了一套人机协同的语料构建流程:“源语确立-语料选择-规则制定-AI初翻-人工审核”,在保证语料高质量的同时,显著提升生产效率。
1)源语确立
基于自身成熟的简中和英文基础,ZStack为不同语种定制了差异化转换路径,实现效率与准确性的最优平衡:
- 主流路径(英→X):以英语作为核心源语,覆盖除繁中外的全语种翻译。该路径无缝对接国际通用术语体系,从源头保障科技术语的准确性与全球一致性。
- 特例路径(简中→繁中):单独设计以简体中文为源语的直达路径,利用两种字符近乎一对一的映射关系,实现高效转换。
2)语料选择
为实现对各类翻译场景的全面覆盖,ZStack对语料来源进行了系统性筛选和配比,主要包括:
- 产品UI界面文字:占比不低于50%。包括UI参数、提示信息、菜单导航等文字。
- 产品技术文档:占比约40%。包括用户手册、技术白皮书、实践教程等。
- 其他辅助材料:占比约10%。包括市场材料、内部资料等。
3)规则制定+AI初翻
面对海量语料制备需求,ZStack采用“规则约束、AI生成”的协同模式,在人工制定核心术语表和风格指南的基础上,使用开源大模型进行批量初翻,在提升语料制备效率的同时,保障质量基线。
4)人工审核
基于AI初翻结果,进行人工审核,将符合标准的翻译结果正式加入语料库。对不符合标准的翻译结果进行修正或剔除,确保最终语料库具备高度准确性和可用性。
2.模型选择
选用Qwen2.5

最低0.47元/天 解锁文章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