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合约起源
智能合约这个术语至少可以追溯到1995年,是由多产的跨领域法律学者尼克·萨博(NickSzabo)提出来的。他在发表在自己的网站的几篇文章中提到了智能合约的理念。他的定义如下:“一个智能合约是一套以数字形式定义的承诺(promises),且合约参与方可以在上面执行这些承诺的协议。”
但由于缺乏能够支持可编程合约的数字系统和技术,智能合约并没有被应用到实际产业中,自比特币诞生后,人们认识到比特币的底层技术区块链可以为智能合约提供可信的执行环境,不仅可以支持可编程合约,而且具有去中心化、不可篡改、过程透明可追踪等优点,天然适合智能合约。至此,智能合约和区块链之间形成了密不可分的联系。
智能合约定义
本质上来说,智能合约是一段程序,它以计算机指令的方式实现了传统合约的自动化处理。简单讲,智能合约就是双方在区块链资产上交易时,触发执行的一段代码,这段代码就是智能合约。“智能合约程序不只是一个可以自动执行的计算机程序,它本身就是一个系统参与者,对接收到的信息进行回应,可以接收和储存价值,也可以向外发送信息和价值。这个程序就像一个可以被信任的人,可以临时保管资产,总是按照事先的规则执行操作。”
智能合约特点:
- 高度自治:当智能合约上预先编好的条件被触发时,会自动执行合约。
- 去中心化:无需中心化服务器的参与,能够降低交易成本,同时也能缓解信任问题。
那么它与传统合约有什么区别呢?对比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