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继续来说项羽和刘邦
说句实话,对于项羽和刘邦,如果说彼此是宿敌,还不如说他们互相成就,为一体两面。
在千年后的我看来,二者是有共同点的:少时叛逆,都不是长辈心中的乖孩子,他们的行为用“离经叛道”来形容也不为过。
看看处于西汉的太史公是怎么描写他们的开国君主的。
“仁而爱人,喜施,意豁如也。常有大度,不事家人生产作业。及壮,试为吏,为泗水亭长,廷中吏无所不狎侮,好酒及色。”——《史记•高祖本纪》
“仁而爱人,喜施,意豁如也。常有大度,不事家人生产作业。”这句话是不是说高祖好吃懒做,不顾家?本就家贫自己养家都很困难,哪有什么东西拿给别人的?代入现代人的思维就是“打肿脸充胖子”对于开国君主能被说成这样且能通过他的子孙审核流传下来的,可见事实就是如此,甚至有过而无不及。
放在任何时代来考量的结果都是:此人非良人。
再来看看项羽
“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项梁怒之。籍曰:“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史记•项羽本纪》
看过《西游记》的同学是不是对这个桥段很熟悉?妥妥的一个“这也不学,那也不学”,我大胆的猜想一下吴承恩写这一段的时候是受太史公的启发,其实孙悟空学成之后大闹天宫不就是项羽灭秦的神话版本吗?嗯,扯得有点远了。
项羽是项燕的孙子,项燕是在抵御秦军之时牺牲的,作为楚国将门之后,且背负血海深仇,这个孩子在他伯父眼里也不是什么好孩子,书学不会,剑学不成,把伯父都惹怒了。嗯,我想现在的家长如果遇见这样的孩子肯定也是头疼。
刘邦和项羽的共同之处就是“叛逆”或者也可以说,他们少时志向就与周围平凡人不同,“离经” “叛道”孕育了他们独特的个性和非凡的勇气。他们在成长的过程中,不断地探索、尝试、战斗,最终成就了一番伟大的事业,在历史的舞台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历史因为他们熠熠生辉,有了“汉人”“汉族”也有了“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的民族气节。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