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机室内编队系统集成(一)

本文介绍了无人机室内编队系统的关键组件,包括支持外部定位数据的飞控、室内定位系统(如Optitrack、Vicon和UWB)、组网通信以及地面站功能。室内定位系统的精度和选型对系统性能至关重要,而开源飞控如APM和PX4能够方便地导入定位数据。组网通信需保证低延时和高稳定性。地面站则负责信息交互、飞行器监控和控制指令发送,以及编队轨迹规划等扩展功能。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系统集成关键组件

1 支持引入外部定位数据(室内定位系统提供)的飞行控制器
2 提供精确室内定位数据的室内定位系统
3 具备定位数据转发和飞行器实时监控及实时轨迹控制的地面站
4 点到多点的组网通信系统

室内定位系统

目前精度可以满足无人机室内飞行的较为成熟的室内定位方案有:
1 基于视觉的室内定位系统(如Optirack、Vicon)
2 基于超带宽的室内定位系统(如UWB)

基于视觉的室内定位系统定位精度可以达到亚毫米级,可以提供三轴位置及姿态角,更新频率可达120Hz,缺点是成本昂贵,且对视觉捕捉摄像机的安装要求较高,不允许引入大幅度的抖动,否则会影响定位精度,甚至导致定位目标丢失。
基于超带宽的室内定位系统定位精度在10cm左右,可以提供三轴位置,不直接提供航向,位置更新频率可达20Hz左右,成本较低,定位精度受障碍物的遮挡影响较大。

在实验室环境下,我们使用基于视觉的室内定位系统(Optitrack或者Vicon)。

支持外部位置数据导入的开源飞控

目前可使用的开源飞控品种较多,较为主流且稳定的首选APM和PX4,PX4固件直接提供了外部定位数据(包括姿态角)导入的协议接口,按照协议格式直接将定位数据导入飞控即可使用,不需要进行二次开发。

组网通信

实现地面站与各个飞行器之间的实时通信,具体要求为:
1 每个飞行器具备单独的通信地址,地面站可将定位数据及控制指令发送给每一个特定的飞机
2 低延时,飞行器与地面站之间的通信延迟不可过大,否则飞行器接收到的定位信息发生滞后,影响 飞行器位置控制性能。
3 稳定性,如果飞行器在飞行过程中与地面站断开连接,直接导致无人机定位信息的丢失。
4 通信系统需具一定的接入点容量和通信带宽,以确保可以介入足够多的飞行器和通信流畅度。

实验室环境下可使用2.4GHz或者5.8GHz无线局域网wifi通信,使用

评论 3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