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层聚类实例分析与软件操作教程

一、分层聚类简介

分层聚类又称系统聚类分析,是一种通过逐步合并或分割样本/变量来构建聚类层次结构的分析方法。SPSSAU(在线SPSS)平台提供了便捷的分层聚类功能,适用于定量数据的聚类需求。

二、分层聚类适用场景

  1. 变量降维:当需要从多个相关变量中筛选代表性变量时
  2. 样本分类:对观测样本进行自然分组
  3. 探索性分析:在数据探索阶段发现潜在的数据结构

三、SPSSAU分层聚类操作步骤

步骤1:数据准备

  1. 登录SPSSAU(网页SPSS)平台
  2. 上传或创建数据集
  3. 检查数据质量(缺失值、异常值等)

步骤2:进入分析界面

  1. 在分析页面右侧选择【进阶方法】
  2. 点击【分层聚类】模块

步骤3:变量设置

  1. 将待分析的定量变量拖拽至【分析项(定量)】框内
  2. 设置聚类个数(默认为3类,可根据需求调整)

步骤4:开始分析

点击【开始分析】按钮,系统将自动执行分层聚类分析

四、实例分析:裁判评分数据

案例背景

某比赛有8位裁判对300名选手进行评分(1-10分),需要分析裁判评分行为是否存在群体特征。

操作流程

  1. 将评分数据上传至SPSSAU系统
  2. 由于评分单位一致(均为1-10分),无需标准化处理
  3. 选择【进阶方法】模块【分层聚类】分析
  4. 将8位裁判的评分数据拖入分析框,填写聚类个数
  5. 点击"开始分析"

结果解读

  1. 聚类树状图:直观展示聚类过程
  2. 最佳聚类数:结合树状图和实际意义判断
    • 聚类为1类:不具区分度
    • 聚类为4类:存在无法明确区分的类别
    • 聚类为3类:最为合适
  3. 类别特征
    • 第1类:裁判8(独特评分风格)
    • 第2类:裁判5、3、7(相似评分模式)
    • 第3类:裁判1、6、2、4(另一类评分模式)

五、分层聚类注意事项

  1. 数据类型:仅适用于定量数据
  2. 量纲问题:若单位不一致,需先进行标准化处理(使用SPSSAU的"生成变量->标准化"功能)
  3. 聚类方法:默认采用组平均距离法
  4. 类别确定:需结合树状图和实际业务意义综合判断

六、分层聚类与K-means比较

七、常见问题解答

Q1:何时需要对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 

A:当分析变量的量纲(单位)不一致时,建议先进行标准化处理,以避免量纲差异对距离计算的影响。

Q2:如何确定最佳聚类数量? 

A:在SPSSAU中,建议: 

  1. 观察聚类树状图的合并过程 
  2. 结合业务实际意义 

3. 尝试不同聚类数并比较结果合理性

Q3:分层聚类可以处理分类变量吗? 

A:SPSSAU的分层聚类模块专为定量数据设计。若数据中包含分类变量,建议使用K-prototype方法(在【聚类】分析时,将分类变量拖拽至“分析项(定类)框中”)。

通过SPSSAU(在线SPSS)平台的分层聚类功能,研究人员可以便捷地探索数据内在结构,为后续分析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如需更详细的案例解读,可参考SPSSAU帮助手册。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