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分层聚类简介
分层聚类又称系统聚类分析,是一种通过逐步合并或分割样本/变量来构建聚类层次结构的分析方法。SPSSAU(在线SPSS)平台提供了便捷的分层聚类功能,适用于定量数据的聚类需求。
二、分层聚类适用场景
- 变量降维:当需要从多个相关变量中筛选代表性变量时
- 样本分类:对观测样本进行自然分组
- 探索性分析:在数据探索阶段发现潜在的数据结构
三、SPSSAU分层聚类操作步骤
步骤1:数据准备
- 登录SPSSAU(网页SPSS)平台
- 上传或创建数据集
- 检查数据质量(缺失值、异常值等)
步骤2:进入分析界面
- 在分析页面右侧选择【进阶方法】
- 点击【分层聚类】模块
步骤3:变量设置
- 将待分析的定量变量拖拽至【分析项(定量)】框内
- 设置聚类个数(默认为3类,可根据需求调整)
步骤4:开始分析
点击【开始分析】按钮,系统将自动执行分层聚类分析
四、实例分析:裁判评分数据
案例背景
某比赛有8位裁判对300名选手进行评分(1-10分),需要分析裁判评分行为是否存在群体特征。
操作流程
- 将评分数据上传至SPSSAU系统
- 由于评分单位一致(均为1-10分),无需标准化处理
- 选择【进阶方法】模块【分层聚类】分析
- 将8位裁判的评分数据拖入分析框,填写聚类个数
- 点击"开始分析"
结果解读
- 聚类树状图:直观展示聚类过程
- 最佳聚类数:结合树状图和实际意义判断
- 聚类为1类:不具区分度
- 聚类为4类:存在无法明确区分的类别
- 聚类为3类:最为合适
- 类别特征:
- 第1类:裁判8(独特评分风格)
- 第2类:裁判5、3、7(相似评分模式)
- 第3类:裁判1、6、2、4(另一类评分模式)
五、分层聚类注意事项
- 数据类型:仅适用于定量数据
- 量纲问题:若单位不一致,需先进行标准化处理(使用SPSSAU的"生成变量->标准化"功能)
- 聚类方法:默认采用组平均距离法
- 类别确定:需结合树状图和实际业务意义综合判断
六、分层聚类与K-means比较
七、常见问题解答
Q1:何时需要对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
A:当分析变量的量纲(单位)不一致时,建议先进行标准化处理,以避免量纲差异对距离计算的影响。
Q2:如何确定最佳聚类数量?
A:在SPSSAU中,建议:
- 观察聚类树状图的合并过程
- 结合业务实际意义
3. 尝试不同聚类数并比较结果合理性
Q3:分层聚类可以处理分类变量吗?
A:SPSSAU的分层聚类模块专为定量数据设计。若数据中包含分类变量,建议使用K-prototype方法(在【聚类】分析时,将分类变量拖拽至“分析项(定类)框中”)。
通过SPSSAU(在线SPSS)平台的分层聚类功能,研究人员可以便捷地探索数据内在结构,为后续分析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如需更详细的案例解读,可参考SPSSAU帮助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