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idit分析具体示例与步骤
Ridit分析是一种用于处理等级数据的非参数检验方法,特别适用于医学研究中比较不同治疗方式对疗效的影响。以下是一个具体的示例和详细的操作步骤,帮助你在SPSSAU(在线SPSS)平台上进行Ridit分析。
示例背景
假设我们研究两种药物(药物A和药物B)对慢性气管炎疗效的差异。疗效分为四个等级:1=无效,2=好转,3=显著好转,4=控制。数据如下:
具体步骤
- 数据准备
- 在SPSSAU(网页SPSS)平台上,将上述数据整理成“带权重数据格式”,即包含“治疗方式”、“疗效”和“病例(权重)”三列。
- 选择分析模块
- 登录SPSSAU平台,在仪表盘中选择【实验/医学研究】→【Ridit分析】模块。
- 数据输入
- 将“治疗方式”拖拽至【X(定类)】分析框中。
- 将“疗效”拖拽至【Y(定距)】分析框中。
- 将“病例(权重)”拖拽至【权重】分析框中。
- 设置参照组
- 由于药物A的病例数明显多于药物B,选择“最大值”作为参照组方式。
- 开始分析
- 点击【开始分析】按钮,SPSSAU将自动进行Ridit分析并输出结果。
结果解读
SPSSAU将输出以下结果:
- Ridit值表格
- 包括各组的Ridit值、Ridit值的95%置信区间、Z值和P值。
- 文字分析
- 例如:“治疗方式对于疗效呈现出显著性(z=-4.097, p=0.000<0.05),意味着不同治疗方式组别对于疗效呈现出差异性。具体分析可知:药物B的平均Ridit值(0.624)会明显高于药物A的平均Ridit值(0.500)。”
- 箱线图
- 通过箱线图可以直观地看出不同治疗方式组别的Ridit值差异。
总结
Ridit分析是一种有效的非参数检验方法,特别适用于处理等级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