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元Probit回归分析是一种用于研究自变量(X)对二分类因变量(Y)影响的统计方法。以下是一个具体的示例和详细的操作步骤。
示例背景
假设我们有一组数据,研究性别、年龄和是否吸烟对是否患肺癌(Y)的影响。其中,Y为二分类变量(0表示非肺癌,1表示肺癌),性别和是否吸烟为定类变量,年龄为定量变量。
具体步骤
1. 数据准备
- 因变量(Y):是否患肺癌(0=非肺癌,1=肺癌)
- 自变量(X):性别(男=1,女=0)、年龄(定量数据)、是否吸烟(吸烟=1,不吸烟=0)
2. 数据编码
如果因变量Y不是0和1,或者自变量X为定类数据,需要进行数据编码。 - 在SPSSAU(在线SPSS)中,使用“数据编码”功能将Y编码为0和1。 - 对于定类自变量(如性别和是否吸烟),使用“生成变量”功能进行虚拟变量设置。
3. 进行二元Probit回归分析
- 登录SPSSAU(在线SPSS):进入SPSSAU平台,选择“回归分析”模块。
- 选择二元Probit回归:在“实验/医学研究”模块中选择“二元Probit回归”。
- 设置变量:
- 将“是否患肺癌”拖拽到右侧“Y(定类)”框中。
- 将“性别(男)”、“年龄”、“是否吸烟”拖拽到右侧“X(定量/定类)”框。
- 运行分析:点击“开始分析”按钮,SPSSAU将自动进行二元Probit回归分析。
4. 结果解读
分析完成后,SPSSAU会输出多个表格,以下是关键结果的解读:
- 模型检验汇总:
- P值:如果P值小于0.05,说明模型具有统计学意义。
- AIC和BIC值:用于模型对比,值越小越好。
- 回归系数和边际效应:
- 回归系数:表示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方向和强度。
- 边际效应值:表示自变量每增加一个单位,因变量发生概率的变化。
- 预测准确率:
- 显示模型对因变量的预测准确率和错误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