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来源:量子前哨(ID:Qforepost)
文丨浪味仙 排版丨浪味仙
行业动向:1600字丨4分钟阅读
摘要
IBM 正加速迈向大规模、实用化的容错量子计算时代。
公司近日更新了其量子计算发展路线图,将构建拥有数百甚至数千个逻辑量子比特、能够执行数亿到数十亿次操作的量子计算机,并发布两篇学术论文,阐述如何通过创新技术实现这一目标。(后台回复“IBM纠错论文”即可直接获取)
这些突破预示着量子计算将在药物研发、材料科学、化学及优化等领域带来革命性的效率提升。
01
破解量子纠错难题
构建更为强大的量子计算机,核心挑战之一是量子比特固有的易错性。要想执行复杂运算,需要大量逻辑量子比特,而这又依赖庞大的物理量子比特数量和复杂的纠错机制。
IBM 认为,传统方法在规模化纠错方面存在局限性,会在基础设施和控制电子设备方面带来不切实际的需求。
为此,IBM 创新性地提出了一种量子纠错方案:采用低密度奇偶校验码(LDPC),并将其融入名为“自行车架构”(bicycle architecture)的模块化量子计算架构中。
这种方法的核心优势在于能够实现实时纠错,从而有效抑制错误,确保复杂算法能够成功运行。(后台回复“IBM纠错论文”即可直接获取)
IBM 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 Arvind Krishna 强调:“我们在数学、物理和工程领域的深厚积累,正在为构建一台能解决现实世界挑战、释放巨大商业潜力的容错量子计算机铺平道路。”
02
论文揭示技术细节
IBM 发表的两篇学术论文,概述了其构建可扩展容错量子计算架构的方法。
第一篇聚焦高速率量子纠错码,它能在控制逻辑和所需物理量子比特数量适中的前提下,实现容错量子计算。第二篇论文则深入探讨了基于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芯片的实时启发式解码方法,进一步提升了纠错效率。(后台回复“IBM纠错论文”即可直接获取)
IBM 量子处理器技术主管 Matthias Steffen 表示,这两篇论文共同描绘了构建大规模纠错系统的关键标准。IBM 量子副总裁 Jay Gambetta 更是信心十足地表示:“我们已经破解了量子纠错的关键技术,并计划构建出第一台大规模容错型量子计算机。”
03
未来展望
尽管要将这些研究成果转化为真正可运行的实际硬件仍需大量工作,但 IBM 的最新路线图清晰地指明了其未来发展方向。
-
Quantum Starling:作为 IBM 下一代量子计算机,预计将于 2029 年问世,其运算能力将是当前量子计算机的 20,000 倍。Quantum Starling 将建在纽约波基普西的 IBM 量子数据中心,为公司迈向更大规模系统奠定基础。
-
Blue Jay:作为更远期的目标,Blue Jay 计划于 2033 年交付。IBM 预计它将能使用 2,000 个逻辑量子比特执行 10 亿次量子电路操作,从而应对最为复杂的计算任务。
IBM 坚信,通过这些前瞻性的技术创新和明确的路线图,人类距离真正实用化、可扩展的量子计算不再遥远。(后台回复“IBM纠错论文”即可直接获取)
Reference:
https://newsroom.ibm.com/2025-06-10-IBM-Sets-the-Course-to-Build-Worlds-First-Large-Scale,-Fault-Tolerant-Quantum-Computer-at-New-IBM-Quantum-Data-Cen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