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课的笔记
1.列表的介绍
"""
为什么会使用容器型数据 ???
变量: 变化的数据
在编程中的操作 定义一个标识符 记录变化的数据
有些时候 需要记录数据的变化,变化的数据都保存起来,就需要容器型数据来进行数据存储
1.列表list:
可变的有序型数据。
可变:数据的值可以发生变化,可以修改/增加/删除
有序:容器存储放数据的时候,容器中有多少个数据,会给数据设置编号,编号是从0开始
可以通过编号定位获取这个位置的数据,也可以修改。
这个编号被称为下标/索引
数据在进行定义的时候,数据标识是[],在[]中定义多个数据,数据之间使用逗号分隔
比如[19,24,26,]
"""
air_temp = 19
air_temp = 24
print(air_temp)
air_temp = 26
print(air_temp)
air_temp = 22
print(air_temp)
2.列表的操作
airtemp_list = [17, 19, 22, 26, 30, 28, 26]
"""
1. 获取列表中元素的个数
len(数据/变量名)
"""
print(len(airtemp_list))
"""
2. 下标(索引):数据的一个编号,可以通过这个编号获取数据 也可以修改这个位置的数据
一般的编程语言中 编号就是从左向右 从0开始 加1递增
Python对于下标有两种表达形式
1. 正向索引 --- 从左向右
0,1,2,3,4,5,6,..., len(数据)-1
2. 负向索引 --- 从右向左
-1,-2,-3,-4,-5, ... -len(数据)
获取数据的时候可以使用正向索引 也可以使用负向索引
格式:
列表数据[下标] ====> 代表的是获取这个位置的数据
列表数据[下标] = 数据值 ====》 修改这个位置的数据
注意:
下标不能超过编号的界限,否则报错
"""
airtemp_list = [17, 19, 22, 26, 30, 28, 26]
print(airtemp_list[1])
print(airtemp_list[-len(airtemp_list) + 1])
print(airtemp_list[len(airtemp_list) - 1])
print(airtemp_list[-1])
airtemp_list[-3] = 33
print(airtemp_list)
"""
切片(slice): 提取子序列
本质上根据下标定位到容器相应的位置, 从指定的起始位置按照步长取数据元素去
格式:
列表数据[起始下标:结束下标:步长]
步长为正数,代表的是正向切片 【根据位置从左向右按照步长取值】
注意:起始下标定位的位置 要在 结束下标定位的位置 的左边
步长为负数,代表的是负向切片 【根据位置从右向左按照步长取值】
注意:起始下标定位的位置 要在 结束下标定位的位置 的右边
解读:
1) :步长可以省略, 步长默认为1
列表数据[起始下标:结束下标]
代表从起始下标对应的元素开始 逐个取值 到结束下标对应的位置[结束下标不包含]
2) 起始下标可以省略
看步长为正还是为负
步长为正 代表从最左边开始
步长为负 代表从最右边开始
3) 结束下标也可以省略
看步长为正还是为负
步长为正 代表到最右边结束
步长为负 代表到最左边结束
"""
scores = [76, 28, 39, 45, 57, 82, 91, 68]
sub_scores = scores[1:7:1]
print(sub_scores)
sub_scores = scores[1:7]
print(sub_scores)
sub_scores = scores[1:-1]
print(sub_scores)
sub_scores = scores[:3]
print(sub_scores)
sub_scores = scores[-3:]
print(sub_scores)
sub_scores = scores[::-1]
print(sub_scores)
sub_scores = scores[::2]
print(sub_scores)
"""
增加数据的操作
1.列表数据.append(数据) 把数据追加在列表的末尾
2.列表数据.insert(指定位置,数据) 在指定位置添加数据,原位置机器之后的数据都向后移一个
"""
course_list = ['语文','数学','英语','体育']
course_list.append('Python')
print(course_list)
course_list.insert(1,'政治')
print(course_list)
"""
删除数据的操作
1. 列表数据.remove(数据) 将数据在列表中移除 如果数据有多个的话 只会移除出现的第一个
2. 列表数据.pop() 将列表中最后一个元素移除
3. 列表数据.pop(位置) 将列表中指定位置的元素移除
4. 列表数据.clear() 清空列表
"""
course_list.remove('英语')
print(course_list)
course_list.pop()
print(course_list)
course_list.pop(0)
print(course_list)
course_list.clear()
print(course_list)
"""
关于列表的遍历的操作
1.获取下标序列 根据下标提取数据值
2.遍历列表 获取列表中的元素
"""
nums = [18,29,33,56,71,28,42,56,37]
for pos in range(len(nums)):
print(nums[pos])
print('==============')
for ele in nums:
print(ele)
print('==============')
even_list = []
for n in nums:
if n % 2 == 0:
even_list.append(n)
print(even_list)
print('==============')
pos_list = []
for i in range(len(nums)):
if nums[i] % 2 == 0:
pos_list.append(i)
print(pos_list)
for j in range(len(nums)):
if nums[j] % 2 == 0:
print(j,nums[j])
print('==============')
for item in enumerate(nums):
print(item)
a,b = [11,23]
print(a,b)
print('==============')
for p, e in enumerate(nums):
if e % 2 == 0:
print(p, e)
"""
列表推导式
产生新列表 -- 遍历简化的格式
[变量 for 变量 in 容器型数据 if判断条件]
"""
"""
even_list = []
for n in nums:
if n % 2 == 0:
even_list.append(n)
print(even_list)
"""
result = [n for n in nums if n % 2 == 0]
print(result)
values = [1, 2, 3, 4, 5]
pow_list = []
for d in values:
pow_list.append(d ** 2)
print(pow_list)
print([d ** 2 for d in values])
"""
练习:
1.scores = [82,79,65,47,58,91,66]
利用列表推导式获取60及其以上的成绩
2.利用推导式 获取1- 100 中个位数是1 且是3的倍数的数据
"""
scores = [82,79,65,47,58,91,66]
scores_list = []
for n in scores:
if n >= 60:
scores_list.append(n)
print(scores_list)
print('==================================')
result= [ n for n in scores if n >= 60]
print(result)
print('==================================')
result = [ i for i in range(1,101) if i % 10 == 1 and i% 3 == 0]
print(result)
"""
max(容器型数据) 获取数据中的最大值
min(容器型数据) 获取数据中的最小值
sum(容器型数据) 对容器中数据求和
"""
print(max(scores))
print(min(scores))
print(sum(scor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