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博客(303)
- 收藏
- 关注
原创 “大模型”技术专栏 | 和鲸 AI Infra 架构总监朱天琦:大模型微调与蒸馏技术的全景分析与实践指南(上)
大模型技术正掀起新一轮产业变革浪潮。在此背景下,和鲸科技 AI Infra 架构总监朱天琦基于在大模型业务领域的丰富经验,解析大模型在实际应用中的实践案例与优化路径。
2025-08-06 12:29:09
639
原创 如何实现专业技术教学与思政教育的有机融合|北京理工大学医工交叉教学实践分享(4)
北京理工大学《数据挖掘在生物医学中的应用》课程创新实践,生动展示了如何通过目标明确的教学设计,结合功能强大的一站式实践平台,系统性解决医工交叉数据挖掘教学中的深层痛点。的发布能为高校 AI 通识教育提供了前瞻性的理论指导,并勾勒出学科与 AI 深度融合的实践路径。全国高校于 2024 年全面启动人工智能教育改革,标志着我国 “智慧教育元年” 的开启,而当前高校在人才培养体系设计、课程改革路径、教学模式创新、实践教学体系构建及能力评价标准等方面尚处于探索阶段,AI 对教育教学产生的挑战和冲击也未能被解决。
2025-08-05 11:26:22
735
原创 北京理工大学医工交叉教学实践分享(1)|如何以实践破解数据挖掘教学痛点
近日,北京理工大学医学技术学院辛怡副教授在和鲸组织的分享会上,系统介绍了其团队在《数据挖掘在生物医学中的应用》课程中的创新实践,为解决普遍教学痛点提供了可借鉴的“平台化”路径。
2025-07-30 14:40:12
848
原创 浙江省科学技术厅印发《浙江省加快推动“人工智能+科学”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5-2027年)》
政策指出,目标到2027年,浙江初步建成“人工智能+科学”算力底座、数据底座、模型底座,全面优化面向科学研究的人工智能要素供给,推动人工智能在三大科创高地重点领域的深度融合应用,突破一批“人工智能+科学”关键理论和技术,培育4个以上“人工智能+科学”领域基础模型,打造8个以上“人工智能+科学”标杆应用场景,形成20个以上“人工智能+科学”数据知识产权典型案例,赋能1000家以上科技型企业,显著提升科学研究效能,构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人工智能赋能科学研究高地,抢占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制高点。
2025-07-21 14:29:42
304
原创 五大平台,构建AI创新转化的“同济方案”
陈妍妍介绍,该心电图智能诊断功能的实现,涉及模型训练、知识库构建、数据接口调用、病历输出、结果整合等环节,需要大模型基座、深度学习模型、Agent智能体等各司其职、充分联动。武汉同济医院建立了“合规论证、数据确权、定价评估、产品上架”的数据要素市场化路径,成为湖北省首家完成数据知识产权和数据产权“双登记”的机构,并作为数据服务商入驻了湖北省数据流通交易平台。陈妍妍说,模型、数据、算力资源以及开发平台建设,使武汉同济医院已基本具备人工智能研发、验证和应用所需条件,为从数据要素到AI创新转化的成果提供支撑。
2025-07-18 15:04:35
1155
原创 国家超算互联网生态沙龙举行,四川气象天气数据智能体应用引关注
7月4日,新一期以 “数据赋能,AI 创新:从技术到实践的生态构建” 为主题,在国家超级计算乌镇中心举办。沙龙汇聚政府部门、科研机构及企业代表,就气象数据如何深度融入大模型、如何促进成果转化等议题展开深入探讨。和鲸科技受邀出席,客户成功总监郑凯少发表主题报告。他以四川省气象探测数据中心的天气数据查询智能体为例,展示了平台如何通过自然语言交互实现传统数据的秒级查询。四川省气象探测数据中心的天气数据智能体应用是和鲸在气象智能体领域的重要实践成果。。
2025-07-17 11:06:50
957
原创 北京市科委发布《北京市加快人工智能赋能科学研究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
同时,着力构建跨学科的科学基础大模型,实现对复杂科学数据的统一表征和智能生成,并在此基础上开发面向各专业领域的智能模型,形成协同演进的模型生态体系。此外,还将重点研发新一代科学计算工具,包括多模态科研数据智能处理系统、高精度实验表征与反演平台,以及适配科学智能特点的计算框架和任务调度系统,为科研创新提供智能化支撑平台。此外,将重点建设智能实验系统,开发自迭代的实验室操作系统和自动化实验设备,配置实验机器人并搭建智能无人实验室,实现"计算-实验"闭环研发和产品小规模试制,推动科研范式智能化转型。
2025-07-16 16:38:57
1125
原创 同济医院R语言训练营第三期开讲!上交大张维拓老师主讲
展现出强大的协同分析与算力支持能力。ModelWhale 提供即开即用的云端分析环境和灵活的算力调度,内置数百种 R、Python语言工具包和医学专用镜像,集成了医学研究分析的常用工作包、代码片段库和数百种医学分析项目,适用于基础医学、流行病、预防医学、生物统计、临床研究、 生物信息工程等专业领域的教学实训与科研。张维拓老师强调,R 语言作为数据科学领域的重要工具,其 “函数式语言” 特性决定了函数在数据分析中的核心地位,几乎所有功能均通过函数实现,掌握函数使用是入门 R 语言的关键。
2025-07-15 14:28:04
930
原创 同济医院R语言训练营第二期开讲!上交大张维拓老师主讲
关于面向医学生的数据科学培养,张老师提出了“接口型人才”教育的观点,着重于让学生掌握利用工具提升解决医学问题的能力,并逐渐转变心态,成为新技术的“高级用户”、“生产者”。ModelWhale 提供即开即用的云端分析环境和灵活的算力调度,内置数百种 R、Python语言工具包和医学专用镜像,集成了医学研究分析的常用工作包、代码片段库和数百种医学分析项目,适用于基 础医学、流行病、预防医学、生物统计、临床研究、 生物信息工程等专业领域的教学实训与科研。构建筛选条件,支持 “且(&)、或(|)、否(!
2025-07-14 14:24:04
1129
原创 上海交大医学院张维拓老师赴同济医院做R语言训练营培训
ModelWhale 提供即开即用的云端分析环境和灵活的算力调度,内置数百种 R、Python语言工具包和医学专用镜像,集成了医学研究分析的常用工作包、代码片段库和数百种医学分析项目,适用于基 础医学、流行病、预防医学、生物统计、临床研究、 生物信息工程等专业领域的教学实训与科研。训练营面向医学生、临床医生及相关从业人员开展,采用了“线上训练营+线下工作坊”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旨在帮助临床领域相关人员快速入门 R 语言,了解临床研究标准分析流程,并能在论文复现的过程中学会做出符合顶刊发表要求的论文图表。
2025-07-10 17:42:36
692
原创 官宣!MinerU 正式接入和鲸 ModelWhale,加速您的科研进程!
和鲸科技旗下的数据科学协同平台 ModelWhale 基于 ModelOps 理念,深度融合计算基础设施、模型开发环境与团队协同管理,打通数据、算力、模型、成果应用全流程,为数据驱动型组织提供一站式数据分析与 AI 开发服务,推动领域大模型的构建与应用落地。同时,针对 RAG 工作流,设计了完善的全流程功能支持,包括知识片段导入、增删改查管理,新文件自动按需求分段清洗等,既方便团队成员使用,也便于对接智能体进行解读。唯有掌握与大模型/智能体的高效协同,方能解锁科研创新的巨大潜能,释放人类创造力。
2025-07-10 16:28:35
454
原创 医学+AI!湖北中医药大学信息工程学院与和鲸科技签约101数智领航计划
为积极推动人工智能与中医药信息化深度融合,着力培育既精通中医药理论又掌握人工智能技术的复合型人才,6 月 27 日,湖北中医药大学信息工程学院与上海和今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 “和鲸科技”)召开校企合作座谈会,并共同签署 “101 数智领航计划”,旨在全面推进学科交叉创新,实现双方资源共享与优势互补。未来,双方将以此为契机,持续深化合作内涵,创新协同育人机制,推动 “医学+AI” 人才培养模式落地见效,为中医药信息化事业高质量发展输送更多专业人才,助力健康中国建设迈向新台阶。
2025-07-10 15:26:08
593
原创 和鲸ModelWhale大模型应用平台全新升级暨深潜者计划·智能体蓝海行动发布!
大模型在知识广度与信息处理速度上的优势,与人类的创新能力形成天然互补。但实现双方高效协作的前提,是构建共享的数字资产基座。。本次发布会以“大模型应用驱动科学智能落地”为核心,特邀共三位行业专家,从产品升级、智能筑基、案例分享三大维度做深度分享。活动深度呈现,为企业与团队级 AI 应用落地打造全流程底座。
2025-07-07 16:51:12
914
原创 医科+AI!和鲸支持南京医科大学医学数据挖掘课程实践教学落地
近两年,生物统计学更多地进入了公众视野。作为的前沿学科,伴随测序技术革新与人工智能算法突破,其发展前景也被十分看好。市场需求的背后是人才需求的爆发与人才培养的挑战。目前,生物统计学专业在国内仍处于发展初期,全国仅有八所高校开设相关专业。但在本科阶段系统学习统计学方法与计算机技术,已逐渐成为医学生提升竞争力的重要选择;而推进医工、医理交叉融合,也成为医学院校加速 “新医科” 建设、推进教学改革的关键方向。本文将分享南京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生物统计学系基于和鲸 ModelWhale 教学实训平台,
2025-07-03 17:23:55
846
原创 7月1日19点,ModelWhale 大模型应用平台全新升级!
全新升级的 ModelWhale 大模型应用平台,将知识库升级为 RAG 知识库、模型库升级为模型 repo、打造大模型应用编排工具,并接入 MinerU,助力千行百业科研业务升级,全方位适应大模型时代的团队科研!深度解析 ModelWhale 大模型应用平台如何加速企业级 AI 生产力,从技术原理到实际应用场景,全方位揭秘平台的强大功能与价值。分享面向大模型的数据资源获取与处理技术:OpenDataLab 与 MinerU 的应用实践,解决数据获取与处理的关键难题。模型切换、调试、部署复杂耗时。
2025-06-26 11:14:55
277
原创 医学+AI系列第二场|南京医科大学生物统计课程创新与 AI 人才培养实践探索
全国高校于 2024 年全面启动人工智能教育改革,标志着我国 “智慧教育元年” 的开启,而当前高校在人才培养体系设计、课程改革路径、教学模式创新、实践教学体系构建及能力评价标准等方面尚处于探索阶段,AI 对教育教学产生的挑战和冲击也未能被解决。2025年5月,智谱与和鲸联合牵头发布《AI融合高等教育:从通识到专业——学科 + AI 人才培养白皮书》。该白皮书从政策解读、现状分析到教学模式与教学工具、技术底座、高校实践案例等,全景式呈现了 AI 融合高等教育的现状与前景、机遇与挑战。
2025-06-24 15:28:17
1042
原创 医学+AI系列第一场|聚焦北京中医药大学的产-教-研融合、以赛促学、创新驱动的人才培养实践
随后,他与团队成员分工协作,从海量文献阅读汲取灵感,到开展数据采集标注、完成模型复现,再到挖掘创新点并进行实践验证,最终完成论文撰写,实现从课程学习到科研成果产出的跨越。为此,和鲸提供了支持三类实训教学场景的实践平台,能够解决老师和学生们不同时期、不同形式的实践需求。他表示,北中医曾历时5年,遴选考察了22个平台后与选择和鲸配合建设国内领先的健康医疗人工智能实验室,通过人工智能课程综合实训平台对算法、数据、算力系统化管控,在实践教学、竞赛式教学、教研一体等方面已取得了一定的积累与成果。
2025-06-20 15:43:11
664
原创 赵宏 郭蕴 张健 | AI语境下“教什么”“怎么教”和“怎么学”的研究与实践 ——一种创新教学模式的提出
赵宏教授团队自 2023 年起与和鲸开展合作,面向大一新生开设《Python 程序设计基础》与《数据分析基础》系列课程,基于 “问题逻辑认知模式成果导向教育(POT-OBE)” 及 “5E(Excitation、Exploration、Enhancement、Execution、Evaluation)” 教学范式,让学生聚焦解决问题思维和能力的训练。
2025-06-18 17:05:26
654
原创 科学智能赋能空间科学研究(4):中国空间站空间科学实验的未来展望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工智能(AI)在各个科学领域都展现出了革命性的影响力,催生出了新的科学研究范式 AI4S(AI for Science),为科学研究开辟了新的道路。而在 AI4S 范式下的空间科学实验领域的研究,更将有力促进空间科学实验领域取得重大科学成果,推动AI与空间科学交叉学科的繁荣发展。然而,AI4S作为典型的交叉学科,其突破性进展高度依赖于三者的紧密结合:领域科学家提出核心科学问题,AI专家提供技术支撑,并协同探索将领域知识有效融入智能模型,进而抽象提炼出适配AI能力的科学分析场景。
2025-06-18 14:21:04
832
原创 医科+AI人才培养系列第二场 | 南医大副教授沈思鹏生物统计学课程演示
韩老师系统阐述了《深度学习及医学应用》课程建设的完整“路线图”,从课程建设背景出发,指出该课程以 AI 全生命周期理念为指引,从需求分析到数据采集、标注、训练、可视化及落地应用等实践,全面培养学生的高阶能力,特别是培养学生解决医学领域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性思维。本次讲座将通过报告与教学场景实操演示两部分,结合生物统计学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分享在缺乏编程相关课程体系的支撑下,如何通过贯穿整堂课程的案例教学,让授课对象通过单独课程的学习,掌握生物医学数据挖掘的技巧。同时,项目组广泛收集。
2025-06-18 11:48:10
607
原创 立足数字人文,深化历史叙事|科学智能赋能人文社科领域研究
2024年12月,山东大学同智谱、和鲸共同发布“边疆大模型暨综合智能体”,并签署“101 数智领航计划”,助力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持续变革,推动人才培养由“知识为主”向“能力为先”转变。其底层接入外挂知识库的大语言模型,具备准确回答边疆历史文化问题的能力。,以前沿数字技术为边疆历史及更广范围的人文研究提供坚实新基建,并在此基础上开发面向研究者与公众的创新应用,确保专业知识的高效、准确传播。,可以将专业知识“注入”大模型,使其成为研究者专属的、更懂行的智能助手,辅助文献研读、事实核查、乃至启发新的研究思路。
2025-06-10 17:08:44
875
原创 “深时数字地球”新进展!科学智能助推地球科学研究范式变革
希望基于特定的大规模高质量地质数据,将通用大模型能力与地学知识、地学模型做融合,汇聚人工智能领域与地球科学领域的专家力量,灵活运用自身科学智能赋能科研的相关经验,助力解决地球科学领域的复杂科研问题。该计划围绕地球演化这一科学命题,通过全球科学家和机构协作,运用人工智能、大数据、超级计算等现代技术,整合过去数十亿年地球时空大数据,构建地球科学全领域知识图谱,建立全球共享的处理分析平台,研究生命演化、地理演化、气候演化与物质演化相关重大科学问题,推动。,致力于为人工智能科研团队、学者提供科研支持与助力。
2025-06-09 15:31:31
989
原创 从AI通识教育到医学+AI,北京中医药大学实现医工交叉、科教融合
人工智能技术的进步为塑造高等教育新生态、推动学科创新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自 2017 年《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开启国家级战略布局以来,国务院、教育部等多部门不断推进 AI 教育生态体系建设。今年4月,为贯彻落实《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 年)》,教育部等九部门印发《关于加快推进教育数字化的意见》,表明将持续推动全方位发展,全面推进教育强国建设。可以说,
2025-06-09 14:42:24
722
原创 json 支持复杂结构预览、大模型服务部署体验优化|ModelWhale 版本更新
本次更新重点优化数据源、标注板块的体验,同时json文件支持配置预览样式、支持复用已有规划、知识库内支持添加IDE项目等功能更新,帮助用户提升使用体验。数据集的历史记录增加用户行为日志的记录项,包括:用户id、编辑操作(生成新版本、发布到门户、分享到社区)、操作日期。内置基于vllm的大模型部署指令,更快启动一个自己的大模型服务。若标注内容完全重叠,该标注内容的最终标签为用户最后一次标注的标签。用户申请项目/数据集的访问权限或者更高级权限时,支持填写申请理由。的用户可复用由自己创建或其他有协作权限的规划。
2025-06-04 16:08:15
384
原创 科学智能赋能空间科学研究(3):大模型驱动的智能化基座
通过构建统一的、跨场景、多任务的多模态空间科学实验领域基础大模型,建立空间科学实验物理量、文本、图像、视频等多模态数据间的语义关联,挖掘潜在关联关系,探索多模态科学实验数据分析与理解的技术前沿,为科学实验大数据挖掘、知识图谱构建、图像/视频智能分析与理解、智能辅助决策等提供可计算的关于多模态数据的结构化表示,为面向空间科学实验领域多模态数据的智能化分析与应用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撑。例如,基于大模型的空间生命实验对象实例分割算法,依赖海量领域数据的预训练,有望实现零样本或少样本的新实验数据分析的应用。
2025-06-04 10:56:19
917
原创 科学智能赋能空间科学研究(2):AI4S 范式下空间科学实验的核心挑战
模态之间的对齐在技术上存在很多困难,因为不同模态之间可能存在隐含关联与长距离的依赖关系,涉及模糊的分割,并且可能是一对多、多对多的关联性,需要处理不同模态之间的歧义,以精准匹配跨模态信息,并最大程度降低信息损耗。空间科学实验开展过程中,针对特定研究领域的实验对象产生的实验数据,往往以不同的模态形式存在,如物理量参数、图像、视频等数据,这些数据都隐含了研究对象在空间特殊环境和实验条件下的科学规律。多模态表征通过利用多模态数据之间的互补性,剔除模态间的冗余性,从而学习并提取不同模态数据的特征表示。
2025-05-30 14:51:40
595
原创 火速报名 | 2025中国高校计算机大赛——大数据挑战赛等你来战!
赛题聚焦于时间序列数据的建模与预测,通过构建基于真实金融市场数据的任务场景,旨在推动前沿算法在实际复杂环境中的落地应用。报名成功后,系统将自动跳转至比赛组织页面,参赛者可在该页面查看比赛组织的使用教程,以便熟悉后续比赛流程及平台操作。大赛旨在通过竞技的方式,提升人们对数据分析与处理的算法研究与技术应用能力,探索大数据的核心科学与技术问题,尝试创新大数据技术,推动大数据的产学研用。私聊邀请:在全部团队列表中,找到心仪队伍的队长,点击进入其个人页面,通过平台提供的私聊功能向该队长发送组队邀请信息。
2025-05-29 16:07:28
795
原创 “深时数字地球”国际大科学计划系列工作坊持续开放!专业友好可复现,赋能科学智能生态合作(5)
在科学智能的驱动下,借助大模型技术,我们可以对海量的大气数据进行深度挖掘,搭配智能可视化平台,还能够生成动态图谱,辅助研究者提高科研能力与效率,该计划围绕地球演化这一科学命题,通过全球科学家和机构协作,运用人工智能、大数据、超级计算等现代技术,整合过去数十亿年地球时空大数据,构建地球科学全领域知识图谱,建立全球共享的处理分析平台,研究生命演化、地理演化、气候演化与物质演化相关重大科学问题,推动。为此,在工作坊第五期的课程中,和鲸请到了来自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专业的博士后戚劲作为特邀导师,带领大家通过。
2025-05-27 11:39:54
296
原创 “深时数字地球”国际大科学计划系列工作坊持续开放!专业友好可复现,赋能科学智能生态合作(4)
在科学智能的驱动下,借助大模型技术,我们可以对古往今来的大气数据进行深度挖掘,搭配智能可视化平台,还能够生成动态图谱,辅助研究者提高科研能力与效率,该计划围绕地球演化这一科学命题,通过全球科学家和机构协作,运用人工智能、大数据、超级计算等现代技术,整合过去数十亿年地球时空大数据,构建地球科学全领域知识图谱,建立全球共享的处理分析平台,研究生命演化、地理演化、气候演化与物质演化相关重大科学问题,推动。为此,在工作坊第四期的课程中,来自浙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的李岸洲博士作为特邀导师,带领大家通过。
2025-05-27 11:20:57
446
原创 AI赋能教与学,南京财经大学刘培学老师讲述课程改革的完整路径
在 AI 技术深刻重塑教育生态的背景下,如何以创新理念推动教学实践转型成为重要课题。基于此,5月14日,和鲸举办了面向人文社科领域的AI赋能数字素养提升教学实践交流会,,围绕AI对教、学、研的系统性影响、AI工具在课程中的应用策略及实际教学实践经验展开分享。分享会上,刘老师系统阐述了 AI 技术给教学带来的步骤跳跃、进程加速与能力拓展等变革,全面分析了教学场景中 AI 应用特征及不同课程属性下的适配策略,,并展望了 AI 在科研范式革新中的未来方向。
2025-05-26 17:02:31
1003
原创 “深时数字地球”国际大科学计划系列工作坊持续开放!专业友好可复现,赋能科学智能生态合作(3)
通过课程学习,学员们将能够掌握机器学习算法和大数据处理能力在遥感和资源预测领域的运用方法,并举一反三,将其充分地应用到不同资源勘测实践中去,有效提高实践中的预测精度与效率,降低预测的时间和人力物力成本。该计划围绕地球演化这一科学命题,通过全球科学家和机构协作,运用人工智能、大数据、超级计算等现代技术,整合过去数十亿年地球时空大数据,构建地球科学全领域知识图谱,建立全球共享的处理分析平台,研究生命演化、地理演化、气候演化与物质演化相关重大科学问题,推动。,致力于为人工智能科研团队、学者提供科研支持与助力。
2025-05-26 15:18:57
425
原创 “深时数字地球”国际大科学计划系列工作坊持续开放!专业友好可复现,赋能科学智能生态合作(2)
在科学智能的驱动下,借助大模型技术,我们可以对地质数据进行深度挖掘,搭配智能可视化平台,还能够实时生成动态图谱,辅助研究者快速定位异常、精准把握地质成因,该计划围绕地球演化这一科学命题,通过全球科学家和机构协作,运用人工智能、大数据、超级计算等现代技术,整合过去数十亿年地球时空大数据,构建地球科学全领域知识图谱,建立全球共享的处理分析平台,研究生命演化、地理演化、气候演化与物质演化相关重大科学问题,推动。:按照一定的阈值,将地形划分为正地形和负地形,正地形是指地表的凸起、隆起和山丘等形态;
2025-05-26 14:42:10
518
原创 “深时数字地球”国际大科学计划系列工作坊持续开放!专业友好可复现,赋能科学智能生态合作(1)
在科学智能的驱动下,借助大模型技术,我们可以对矿物数据深度挖掘,自动识别矿物特征关联。通过课程学习,学员们能够利用所学知识技能分析矿物数据,并利用矿物网络分析中提供的数据绘制出弦图或曲线图,实现数据的可视化。该计划围绕地球演化这一科学命题,通过全球科学家和机构协作,运用人工智能、大数据、超级计算等现代技术,整合过去数十亿年地球时空大数据,构建地球科学全领域知识图谱,建立全球共享的处理分析平台,研究生命演化、地理演化、气候演化与物质演化相关重大科学问题,推动。处理矿物数据并生成矿物节点。
2025-05-23 14:17:28
502
原创 共话科学智能!航遥中心于峻川老师分享LLM技术演进与AI+遥感实证研究
其次,学会编程是接触AI的基础。流程如下:采用逐步迭代的方式,先训练基础模型,以人工交互的方式对推理不佳数据进行修正,生成并积累新样本,再将新样本输入模型,促使模型与数据相互迭代。流程如下:在矿物表面取点,通过SAM模型提出该点所在目标,提取特征后运用类似 CLIP 的网络做特征匹配,在其他图片中自动识别出的相似特征,将相似特征集合做成新的数据集,再反馈至 SAM-Adapter 模型微调,完成识别。中,形成独特的一个平台多个终端的“1+N”应用模式,针对不同的使用场景,建立不同的AI应用发布模式。
2025-05-20 17:08:01
602
原创 大模型辅助科研编程实录分享:效率飙升!“分分钟搞定”,智能体编排如何加速工作流
运行时却报错了,我直接把报错信息发给大模型,它很快就给出了解决方案,原来是Python的seaborn存在兼容性问题,按照大模型给出的修改说明,重新替换代码后,顺序变量的数据可视化图表就顺利生成了。基本功能实现后,我会对代码进行优化,提高代码的可读性,并进行封装,做成应用,这样公司其他同事,哪怕编程基础不太好,也能直接使用。现在我们先看数据读取,这些代码,如果大家不熟悉,也不用担心,通过和鲸社区已经配置好的代码片段就可以实现,不需要深入了解代码是如何编写的。同时,与大模型交流时,提示词至关重要。
2025-05-12 11:09:25
983
原创 “工作区”升级为“磁盘”、数据集统计概览优化|ModelWhale 版本更新
除了已支持的文件类型,新增支持预览.dat、.mat文件:.dat文件按纯文本形式预览、.mat文件按key+value形式预览。组织管理员可在组织管理中配置内容的元数据筛选字段,配置后即可在组织门户按指定字段筛选项目和模型服务。2. 打开历史项目、运行离线任务时,若成员已被团队移除,提示“当前钱包无权限”,不可运行任务。2. 右键菜单扩展:选中文本框后,右键可实现“拷贝”、“置顶”、“置底”、“删除”操作。支持在数据集的<文件>页编辑文件(夹),包括上传/新建、移动、删除文件(夹)等。
2025-05-09 15:13:43
759
原创 AI+高等教育,和鲸Heywhale上线从通识到“学科+AI”的解决方案2.0
五月初,和鲸科技正式推出全新人工智能教育解决方案。凭借十年深耕人工智能多领域应用所积累的丰富实践经验,和鲸科技已与近三百所高校展开人才培养创新合作,近两年更全力配合高校推进人工智能融合高等教育行动。据悉,此次全新升级的人工智能教育体系 2.0,,促进人工智能助力教育变革。
2025-05-09 14:42:09
522
原创 武汉同济医院大模型应用通识第2课聚焦提示词工程,和鲸助力开讲
当前,医学与人工智能的深度融合正迎来历史性发展机遇。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以下简称“同济医院”)作为医疗人工智能应用的先行探索者,已在电子病历辅助书写、科研数据分析、合同自动化审核等关键场景完成试点部署。基于此,同济医院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办公室携手和鲸科技举办「同济医院人工智能通识课程」,旨在通过跨领域专家对话,通过跨领域专家对话解析创新路径,深度解析技术演进与医疗场景融合的创新路径。继 3 月 18 日首期课程聚焦医疗大模型核心价值后,4 月 18 日第二期课程由和鲸科技产品专家许以言主讲,以
2025-04-28 16:58:39
859
原创 四川气象数据智能体示范应用入围中国信通院“开源大模型+”案例
共评选出 52 个入围案例,其中包括:14 个精选案例,38 个优选案例,案例覆盖金融、政务、医疗、气象、通信、工业、教育、能源、交通等垂直应用侧行业,以及云计算、安全等信息技术服务供应侧行业。为解决上述难题,2024 年开始,气象数据中心携手和鲸科技,和鲸基于其实际需求,确定了如降水、温度、风向、能见度等不同类别的数据需求,并根据业务需求设定了问题的优先级。:基于大语言模型的智能检索功能,智能体能够根据业务人员提供的关键词,快速匹配相关数据,并进行筛选和排序,提供精准的查询结果。
2025-04-23 14:42:35
550
原创 空间应用中心AI4S空间科学实验研究成果发表于《中国科学院院刊》
通过构建统一的、跨场景、多任务的多模态空间科学实验领域基础大模型,建立空间科学实验物理量、文本、图像、视频等多模态数据间的语义关联,挖掘潜在关联关系,探索多模态科学实验数据分析与理解的技术前沿,为科学实验大数据挖掘、知识图谱构建、图像/视频智能分析与理解、智能辅助决策等提供可计算的关于多模态数据的结构化表示,为面向空间科学实验领域多模态数据的智能化分析与应用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撑。例如,基于大模型的空间生命实验对象实例分割算法,依赖海量领域数据的预训练,有望实现零样本或少样本的新实验数据分析的应用。
2025-04-21 17:02:50
1007
空空如也
空空如也
TA创建的收藏夹 TA关注的收藏夹
TA关注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