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块芯片背后,一场关乎未来智能世界主导权的竞赛正在升级,而竞赛的门槛已被拉高至千亿美元级别。
2025年9月,英伟达与OpenAI宣布达成一项震撼全球AI界的合作——双方将投入高达1000亿美元,共建10吉瓦级的超级AI数据中心,计划部署数百万颗GPU。

这一数字相当于英伟达2025年预计总出货量的图形处理器,其用电规模足以满足800万美国家庭的需求。
几乎同时,施耐德电气宣布推出全系列液冷解决方案,微软则公布了芯片内微流控冷却技术。这些事件勾勒出全球AI竞争主线正从模型竞争转向更底层、更硬核的算力竞争。
算力争霸:从模型创新到基础设施的军备竞赛
全球AI竞赛已进入以“超大规模、超高能耗、超高投入”为特征的新阶段-8。多位公募基金经理指出,国家之间的竞争焦点正从“模型竞争”转向更底层的“算力竞争”。
英伟达与OpenAI的千亿美元合作计划,正是这一趋势的最佳注脚。根据协议,英伟达将为OpenAI建设并部署至少10吉瓦算力的数据中心。

黄仁勋透露,该项目相当于400万到500万个GPU,约等于该公司今年的总出货量。首个系统将于2026年下半年部署,采用英伟达Vera Rubin平台。
OpenAI首席执行官Sam Altman从产业战略视角强调了此次合作的价值:“一切始于计算。计算基础设施将成为未来经济的基础”。
能源困境:算力增长的天花板与破解之道
10吉瓦的用电需求,相当于800多万美国家庭的用电量,暴露了算力爆炸带来的能源挑战。
随着AI芯片热设计功耗的不断攀升,传统的风冷技术已无法满足散热需求。芯片功率密度攀升带来整柜功率密度持续增长。
目前,通算最大功率密度已超过30kW/柜,智算功率已达100kW/柜。传统风冷系统的散热上限一般为20kW/柜,愈发难以为继。
液冷技术应运而生。施耐德电气刚刚公布了其完整的液冷技术产品组合,旨在满足AI工厂未来的需求。
该公司的Coolant Distribution Units(CDUs)规模从105千瓦到2.5兆瓦不等,使技术领先于市场需求。
冷却革命:液冷技术的前沿突破
液冷技术之所以至关重要,是因为它解决了算力增长的核心瓶颈。液体体积比热容是空气的1000-3500倍,导热系数是空气的20-30倍。
根据《绿色节能液冷数据中心白皮书》,液冷可使数据中心PUE降低至1.2以下,实现节能20%-30%以上。
微软走得更远,他们发布了芯片内微流控液冷技术,效率比冷板高2~3倍,有望重塑IDC液冷格局。
随着英伟达B200芯片将GPU的TDP推升至1200W,以及即将推出的Rubin芯片机柜功耗达1000kW+,液冷从可选变成了必选。
中美路径:不同的算力竞争战略
在算力基础层面,中美呈现出截然不同的发展路径。分析显示,美国在基础层占据全球70%以上新增智能算力。

相比之下,中国受芯片限制,智能算力规模不足美国十分之一。这种差距在短期内可能继续扩大。
面对这一局面,中国选择了不同的竞争策略。在模型领域,美国依赖OpenAI、谷歌等巨头的闭源体系,而中国则展现百花齐放态势。
中国AI产业实力大幅落后美国,处于全球第二梯队,但正在通过开源生态与场景优势实现“体系化超车”。
生态布局:从芯片到应用的全面竞争
英伟达与OpenAI的合作,代表了AI产业链纵向整合的新趋势。此次合作并非孤立布局,而是OpenAI与NVIDIA生态协同的重要延伸。
据悉,OpenAI将正式成为NVIDIA AI工厂增长计划的首选计算与网络合作伙伴。
科技巨头们纷纷布局“芯片-云-模型”闭环。美国谷歌以TPU芯片、GCP云服务与Gemini模型构建生态,微软将GPT深度嵌入Office与Azure。
同样,中国阿里也率先完成体系化布局,阿里云提供算力支撑,通义系列模型输出算法能力,平头哥芯片补齐硬件短板。
投资浪潮:算力竞赛的资本推手
资本正在算力竞争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除了英伟达对OpenAI的干亿美元投资,英伟达近期在投资AI行业相关企业动作频频。
英伟达18日宣布斥资50亿美元入股英特尔,并将与其合作研发芯片。
还向英国数据中心初创公司Nscale投资了近7亿美元,打造英国版的“星际之门”。
这些投资并非没有风险。分析人士称,投资的具体时间表和细节仍有很大的不确定性。
另有分析认为,鉴于英伟达目前在芯片行业的份额,对OpenAI进行大规模投资可能会导致反垄断审查。
未来挑战:算力竞赛的隐忧与出路
算力竞赛面临着多重挑战,从能源消耗到垄断风险,从技术瓶颈到生态构建。
随着AI芯片热设计功耗的持续攀升,散热技术面临极限挑战。英伟达已明确要求供应商开发“微通道水冷板(MLCP)”技术。
同时,监管风险也在逼近。分析认为,鉴于英伟达目前在芯片行业的份额,对OpenAI进行大规模投资可能会导致反垄断审查。
美国司法部将牵头调查作为全球最大AI芯片制造商的英伟达是否违反了反垄断法。
“算力正在成为像石油一样的战略资源,”一位行业观察者如是说,“谁掌握了算力,谁就掌握了AI时代的主导权。”
英伟达与OpenAI的千亿美元合作,吹响了全球算力竞赛的号角。随着Rubin平台将于2026年部署,谷歌、Meta等科技巨头很可能会加速跟进类似规模的算力布局。
在这场已经开启的算力竞争中,胜利不仅取决于拥有多少芯片,更取决于如何将芯片转化为可持续的智能。
📌 相关推荐
碾压 OpenAI,DeepSeek-R1 发布!如何在本地实现 DeepSeek?
0元本地部署!体验 OpenAI 价值20000美金/月的博士级智能体
更上层楼!仅用2GB资源,让最火的DeepSeek-R1在本机上奔跑!
再上层楼,让DeepSeek-R1在16G内存,无GPU的Windows笔记本上本地运行!
月上西楼!一行命令让本地大模型学会 DeepSeek 的深度思考!
👇点击阅读原文,获取开源地址
🚀帮我们点亮一颗🌟,愿您的开发之路星光璀璨
全球AI算力竞赛升级
461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